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杂志图片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放山居旧藏圆明园文物 1860年劫后的流散往事

    一座英国绅士的乡下别墅。一个圆明园瑰宝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传奇。

    作者: 李晓欣   出自:2017年第10期

  • 看得见的圆明园消亡史

    始建于1707年的圆明园,到今天已经经历了310年的风风雨雨。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一场大火,点燃了圆明园。火后的圆明园还剩下什么?一片荒土,断壁颓垣?是也不尽是。一张张不为……

    作者: 刘阳   出自:2017年第10期

  • 中国自动钟破碎的昙花

    从开元浑天仪,到水运仪象台,再到大明殿灯漏,中国自动钟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却又戛然而止,空留下后人一声叹息。

    作者: 伊伊  瑜韵   出自:2017年第10期

  • 走马灯为什么没有变成燃气涡轮机

    花灯里,有飞翔的鸟,有奔跑的马,有舞蹈的人。这项古老的技艺,给古人单调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美妙感受。中国人让走马灯“走”了起来,不过,这样的科学灵感,往往只用在对生……

    作者: 康晶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古代“机器人” 沉重的奇技淫巧

    全世界正在掀起一阵机器人的旋风。他们集众多前沿科技于一身,能够执行人类交付的各种烦难工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机器人在中国古代曾有过惊人的表现:约3000年前,机器人演……

    作者: 喻翔   出自:2017年第10期

  • 自动化水力机械 御水有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风力等自然能源的国家之一。图为“水转筒车”,约出现于隋唐时期。它以水流为动力,在大轮轮辐外的受水板上斜系有一个个竹筒,当大轮受急流冲激而……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古代自动化那些神科技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文物中,埋藏着一些惊人的“神器”:能歌善舞的“机器人”,流光飞舞的走马灯,高达10米的自动钟……它们闪耀着“高科技”的光辉,其中蕴含的自动……

    出自:2017年第10期

  • 萨伏伊王室居所 末代王族的荣耀

    作为意大利第三大城市,都灵引以为傲的不只有尤文图斯和菲亚特。它的历史与建筑,曾经被意大利最后的王族——萨伏伊(Savoy)所牢牢主宰,而这个国家走向共和的征途,也正是从……

    作者: 周剑生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宋朝的一次外交胜利

    北宋天圣四年(1026年),时任右司谏、龙图阁待制(皇帝的文学顾问)的孔道辅,被宋仁宗委任为国庆贺使,出使辽国。为招待他,大辽使馆举行了一场宴会。按照惯例,宋辽两国使……

    作者: 白马书生   出自:2017年第10期

  • 御马监驾牌 明代“弼马温”的工作证

    在首都博物馆的“古都北京”展览里,有一件不太起眼的圆牌,大小略逊于手掌,上部是荷叶形的牌首和用来穿系穗带的圆孔,正面中间自上至下有篆书“驾牌”二字,左边是四字楷书……

    作者: 朋朋  张琰敏   出自:2017年第10期

  • 53
  • 54
  • 55
  • 56
  • 57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82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