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心不独冯小青

    晚明以来,江南文人社会对『情』推崇之至,『情』软化了儒家礼教带给人心的种种束缚,冯小青的故事,也从而作为『情』的样本得以广泛传扬并被讴歌。然而,文人对小青的关注中……

    作者: 李汇群   出自:2013年第08期

  • 寻找中国特色的古代旅行家

    古人长行,有的为报国求仕,有的为科学考察,各人初衷不同,风骨与故事亦不相同,让我们来看看那些名传千古的旅行家们都有哪些特别之处?

    出自:2013年第08期

  • 蒋经国的 “苏式革命根据地”

    抗战爆发后不久,刚刚结束了长达12年留苏生活的蒋经国,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的极力引荐下,于1938年1月携妻儿到江西任职。

    出自:2013年第07期

  • 留学苏联 红色麦加催生的国共菁英

    “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是上个世纪20年代进步青年最时髦的口号,而第一次国共合作,又为留苏带来契机。这批怀着对苏俄憧憬的青年,构成了国共两党乃至新中国的领导班底,并将所……

    作者: 李忠民   出自:2013年第07期

  • 留学法国 欧洲工厂“取经记”

    在一群老留欧人士的倡导下,穷学生如潮水般涌向欧洲。半工半读,知行合一,中国“劳心”与“劳力”之别的传统观念,被法兰西的勤工俭学生狠狠击碎。短时上学,长时间做工或失……

    作者: 苏文江   出自:2013年第07期

  • 留学美国 “美国制造”的知识领袖

    留美学生是群个性鲜明的读书人:爱学习,不爱革命;爱文化,不爱军事。温和、阳光而优雅。他们关怀政治,却不热衷于做官;爱好理工科,在人文领域也大放光芒;既称霸大学杏坛……

    作者: 小溪   出自:2013年第07期

  • 厦门大学 垂范百年的混搭

    建筑可以千姿百态,但厦门大学的几代建筑都因循中西合璧、闽式大屋顶、一主四从等定律。然而这表面缺乏创新的建筑,却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高校。更出人意料的是,这种建筑风格的……

    作者: 方拥   出自:2013年第04期

  • 唐家湾珠海的近代标本

    在南中国海滨有这么一个古镇,在国际通信不发达的19世纪,只要在信封上写下它的名字,美国旧金山的信就能平安到达大洋彼岸的亲友手中。这里,是民国时期1700多个县的模范标本;……

    作者: 唐省  罗玉芬   出自:2013年第04期

  • 走出圣约翰的孩子

    1925年5月30日,一场暴雨侵袭沪上,满街的血水随着雨水,从下水道悄然消失了,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的上海学生,被英租界的巡警赶得四散奔逃。其中……

    作者: 李哲   出自:2013年第03期

  • 蒋抑卮 幕后的银行家

    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营银行之一,荣氏兄弟的面粉厂、张謇、穆藕初的纱厂都曾受惠于它。在民国那个动荡的年代,它的信誉甚至比“国家”二字还要坚挺。蒋抑卮,是它的创始人和掌舵……

    作者: 傅国涌   出自: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