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盒莹白如玉的粉,自来是妆奁中不可少的物件。以粉修饰容颜并非女人的专利,古时亦曾有男人们对之一日不离。这样令人爱不释手的妆品,总有一群人为之“奋斗”:佛寺的和尚们……
作者: 孟晖 出自:2019年第02期
从汉代至民国,历两千余载,古代女性的妆容与时俱进,时换时新。此处展示的是“一个人的千年美妆”,以复原之法“变”给你看。
出自:2019年第02期
俗话说:“三分人材,七分妆饰。”但是为何而妆,又如何而妆?在古代中国,妆容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作者: 盛文强 出自:2019年第02期
很多人以为,“上海曾是个小渔村”,“是近一百多年开埠后才‘逆袭’的城市”。2016年,考古工作者用近7年的发掘成果打破了这种偏见。
弥勒是菩萨;也是释迦摩尼指定的未来佛;是中国历史上图谋不轨者起事的幌子;也是寺院天王殿正中供奉的笑脸“迎客僧”。
作者: 皙扬 张掖 出自:2018年第12期
胡入华,西向东;直而曲,曲而直;马上到怀中,轻拨到指弹……一番番弃旧革新,一次次改换新声,琵琶被称为民乐器中的百变神女。琵琶的故事,还要伴着一首首琵琶曲来聆听。
作者: 贾明 出自:2018年第12期
敦煌壁画中,有一个栩栩如生的音乐世界。眼花缭乱的乐器,形态各异的乐伎,编制不一的乐队,这些规模或大或小的乐队,有的使用奇特乐器,有的按照编制排列,甚至还有一支不用……
作者: 朱晓峰 出自: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