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魏青铜鐎斗:北人也食“粥茶”?

    这件青铜鐎斗是1955年在内蒙古土默特旗的美岱村出土的。器身主体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口沿外侈的青铜盆,二是三条微微向外撇的支腿,三是弯曲纤细的手柄和顶端一只嘴巴张开的兽……

    作者: 朋朋   出自:2016年第06期

  • 静修的童子: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顺义是位于北京北部的一个区。上世纪六十年代,因城市化建设,县城南部一座只剩下半截的佛塔塔基被拆除,人们在塔基下发现了长方形地宫,清理出文物30件套,其中的白釉童子诵……

    作者: 朋朋   出自:2016年第05期

  • 链接·隐秘的知情者: 为什么“秒针”在最上面?

    时间的流逝总在不经意间,但表盘上秒针一格一格的跳动,给予了它具象的表达。表的设计千差万别,但为什么指针的叠放顺序从不曾改变?这个简单追问背后,是漫长的时光中制表大……

    作者: 芯随表动   出自:2016年第03期

  • 钟表匠:时间的守望者

    他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工作台前,左眼戴着放大镜,抿着唇低眉细细看,手中的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弄着细小的零件。机芯就像是人的心脏,它实在太老了,在这个世上的年头有几百年之久……

    出自:2016年第03期

  • 夹缬:雕版染出千年梦

    盛唐时代倾倒众生的印染织物夹缬,历经朝代更替,似乎已经绝迹。却不想,在江浙民间的小作坊中,夹缬工艺径自延续千年。一块块雕花夹缬版,是夹缬独特魅力的根本来源。从古至……

    作者: 伊伊   出自:2016年第03期

  • 墨斗:一“墨”定乾坤

    “墨斗”可以坐上木匠工具的头把交椅,它代表着工匠的里子,也是面子。追寻墨斗的历史,可以体味超越匠器的“物之道”。

    作者: 白易   出自:2016年第03期

  • 糕饼模:刻刀下的生命礼俗

    “吃”,既然关乎生存,那就是天大的事。所以先民们把吃食供奉在敬神礼佛、拜祭祖先的台案上,融入礼仪,参与到生命悲喜的人生节点上;还需表达诚心笃意,须将吃食做得色形美……

    作者: 杨聪   出自:2016年第03期

  • 梭子:一梭一世界

    金梭银梭,日月如梭,耳熟能详的梭子,如今很少走进人们的视野。一位寻梭、藏梭的织女,集萃8000把老梭子,唤回了关于梭子的宝贵记忆。对于一把梭来说,短的是丝缕,长的是光……

    作者: 雷虎   出自:2016年第03期

  • 生活工具:离不开,忘不掉

    厨房,恐怕是家庭生活中出现工具最多的地方了。如果没有形形色色的厨具帮忙,就算是再能干的巧妇,也搞不定一日三餐。一个煎饼鏊子,鲁西南每家每户都离不开,热腾腾的煎饼全……

    作者: 司马公公   出自:2016年第03期

  • 工具里的光阴记忆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形形色色的工具与出神入化的手工艺,相辅相成,如同中华文明的颗颗明珠。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手作工具和它们承载的技艺,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探访工具……

    作者: 周玥   出自: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