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杂志图片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 交通地理
  • 军事地理
  • 农业地理
  • 化学地理
  • 历史地理
  • 土壤地理
  • 地图地理
  • 地理人物
  • 地质地理
  • 基础地理
  • 天文地理
  • 工业地理
  • 文化地理
  • 气候地理
  • 水文地理
  • 生物地理
  • 考古地理
  • 观点地理
  • 走胡线西南段:在起伏的地形中寻找人与自然的多样性

    中国经济区域及其界限划分由来已久,体现了从自然景观向人文景观的变迁,《禹贡》的“九州”构建了经济区的理想模式,司马迁将“龙门-碣石”以北作为畜牧业的标志,唐代僧一……

    作者: 李小波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胡线陕西段:古老的地名串起乡情 从关中走向黄土幻城

    我们的陕北路线体验者,是一对夫妻,他们怀着欣喜之情踏上了体验之路。以他们的年纪,这趟徒步之旅可以作为第二次蜜月旅行了,一路上的劳累,与发现的惊喜相伴随,他们的感情……

    作者: 叶子胜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胡线山西段:混搭的历史舞台 与胡线吻合的山西

    胡焕庸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与山西省版图相交,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地图里,山西省全境都被包含其中,这造就了山西省混搭的生产类型和人文生活形态: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杂糅并……

    作者: 丹菲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胡线东北段:沿东北的分歧线北上 林草交汇之路穿行记

    从辽宁省兴城市出发,沿燕山、大兴安岭的两翼北上,转过呼伦贝尔,穿越大小兴安岭,直至黑龙江畔的“胡线”起点瑗珲镇——我们的慢步中国体验者,沿2000+公里的路线,在中国东……

    作者: 郭睿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胡线 体验中国的“临界”之美

    走胡线,就是从林草交汇之地(东北段),穿越浓缩的中国历史(山西段),阅历黄土高原的质朴(陕西段),直插西南山地的起伏跌宕(西南段)。胡线,是中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界……

    作者: 刘晶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脊线:中央山脉 纵走山脊线,用双脚丈量台湾岛

    台湾多山,且多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峰,这个海拔高度是很适合大众化登山的高度。早在上世纪70年代,登山运动已成为台湾热门的休闲运动,大批登山爱好者走进山林。台湾的登山步道……

    作者: 林士懿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脊线:雁荡山 中国最富诗意的山脊小径

    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的雁荡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中国“东南第一山”的美誉。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纷至沓来,留下诸多优美的诗篇。与常规的赏景线路不同,在东南地区的户外圈,……

    作者: 山哈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脊线:太行山 在小五台山脊上穿行,与山间生灵偶遇

    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小五台山,距离北京城区不到200公里,是华北地区有名的户外胜地。这里是太行山主脉的最高峰,每年夏季,山间草甸如毯,山花盛放,林间或崖壁上还能看到褐马……

    作者: 宋大召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脊线:秦岭 从鳌山到太白山,行走龙脊之上

    近十多年来,一条在秦岭中穿越的徒步线路逐渐为人所知——鳌太线,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徒步至最高峰太白山。这条线路除了以山水形胜而出名,难度大、危险性高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作者: 傅晓蕾   出自:2016年第10期

  • 走脊线 体验中国山脊之美

    能够突破层层视觉障碍,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的远山,这该是行走在山脊上徒步者获得的最大奖赏了。我们在全国的山脉中,将已有的山脊线路和信息进行整理,绘制成地图,并结合各大……

    出自:2016年第10期

  • 44
  • 45
  • 46
  • 47
  • 48

中国国家地理 V

推开自然之门 昭示人文精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82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