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
中国家族的离与合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12期 作者: 陈烨 

标签: 历史拾遗   民族与宗族   

中国人的姓氏就像分家族、别血统的一枚标签,时刻与『家』的命运共同进退。从姓氏可见一系列故事:迁移的故事、坚守的故事、改变的故事、延续的故事……在中国,那些保持着『正统』的姓氏,不但可以告诉你乡关何处,祖先何人,还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姓氏地理。姓氏,是中国家族最特殊的传家宝。
百家姓中有我姓
如今各地纷纷竖起“姓氏雕塑”,它们诉说着姓氏背后的种种故事。姓氏五花八门,有的很平常,有的很稀有,当人们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兴奋之情可想而知。图为北京石景山区政府门前的百家姓雕塑,被灯光打亮的“宓”姓即是一个小姓。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卢宇星

夺姓之战

一位律师朋友,接手过一桩特别的案子,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姓氏的微妙情感和执着心:

陈先生与江女士结束了为期五年的婚姻,经过平心静气的讨论,决定三岁的儿子归母亲抚养。陈先生承担了一部分抚养费,并且时常去探望孩子,双方一直相处得比较融洽。但是,孩子上小学前,母亲做的一件事却引起了轩然大波。江女士觉得孩子长期跟随自己生活,为了方便,想把孩子的姓改成自己的姓,焉知陈先生对此完全无法理解,由此而生出一场恼人的“夺姓之战”。

起初还是二人之间的争吵,之后双方父母也加入进来,原本还算和睦的两家人从此交恶。这场关于姓氏的矛盾愈演愈烈,最终陈先生与江女士吵得心力交瘁,他无奈同意了到派出所更改孩子姓名,在签字前,双方达成了口头协定,约定改姓之后男方不再支付孩子的抚养费。此后,两家人在积怨中断绝来往长达数年之久,而孩子也在这场“冷战”中被隔断了与父亲的所有联系。如今,陈先生为了见到孩子,将孩子的母亲告上法庭。

朋友说,这样的案子并不是孤例,相似的情形甚至还很多。在中国,离婚后子女如随同母亲生活,往往会有这样的尴尬。拒出抚养费则成为男方抗议“改姓事件”的筹码,言外之意很明显,母亲为孩子改姓,就是不让孩子认祖归宗,孩子便成了“外人”,抚养费岂非花得冤枉?这时候,姓氏甚至比血缘之亲的分量还重。

责任编辑 / 刘睿  图片编辑 / 余荣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