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整修你十三陵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3年第05期

标签: 昌平区   陵墓   世界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   古迹探秘   

历时十余载,十三陵最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即将完工。尚未对外开放的陵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抢险、修缮、遗址保护和复建后,究竟会呈现出怎样的风貌?为此,我们专程走访了参与修缮工程的几个专家和技师,最终发现,看似相仿的陵区建筑,其实背后大有玄机……
裕陵,明英宗朱祁镇身后长眠的地方。在2011年大修项目启动之前,它已有200余年未经修缮,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危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杨江

2013年3月的一天,北京的天空自中午开始骤然变蓝,空气污染指数从几百瞬间被风吹到40以下,令人顿感心旷神怡。车沿着昌赤路向西,过长陵,眼看阳光倾洒进被天寿山环抱的小平原,我们在一团团苍松翠柏的树影间辗转徘徊。没过多久,车头迎着石门山主峰转而向北,仍然没有吐露新芽的果树地里,一片金黄色的琉璃屋顶格外抢眼。尚未到达目的地,工人们爽朗的说笑就已飘了过来。不远处的这个所在,应当是目前十三陵所有未开放陵寝中,最热闹的一座了。

工人聚集的地方,是明英宗朱祁镇身后长眠的裕陵。

说起明英宗,不能不提“土木堡之变”。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也先率军进攻明朝,宦官王振不顾群臣反对,怂恿英宗御驾亲征。由于指挥不善,英宗在撤退途中于土木堡(今河北怀来附近)被俘,明军损失惨重。

留守北京的皇弟郕王朱祁钰即位,年号景泰。在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获得胜利之后,英宗被放回北京,以太上皇之位幽居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英宗通过“夺门之变”复辟,景泰帝被废软禁,不久便死去,以藩王礼葬北京西郊金山口。而英宗则在天顺八年(1464年)驾崩,入葬天寿山裕陵。

责任编辑 / 郭婷  图片编辑 / 吴西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