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佛爷的“山寨画”
前年冬,我到辽西一个火车尚未直通的县做清史调研,之后前往该县博物馆参观,看到了许多辽、金以来一直到清代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实物展品。进入清代馆,那些入关前的满洲文物展品很吸引人,而身边的一位淳朴的县博物馆馆长却一直在指着正堂中挂着的一幅富贵牡丹的中堂画,满脸兴奋地不断强调:您瞧,您瞧,这可是我们的镇馆之宝,慈禧老佛爷的真迹呀!
我一时无语,开始走神——显然,这并不是慈禧太后的亲笔,是由人代笔,然后钤上慈禧专用的印章,即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被称为“慈禧款的书画”。换句话说,不过是个盖了“慈禧太后御笔之宝”的“山寨货”。
老佛爷那两把刷子
慈禧是清末的政治名人,除善弄权术、热衷政治外,还喜附庸风雅,尤其是后期,她对字画很感兴趣,史称其“爱画如命”,甚至还请外国画家入宫给她画写真。“垂廉听政”之暇,她常以“赐字为乐”。据《清宫遗闻》卷一转录《寒松阁谈艺琐录》曰:“光绪中叶,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学作擘窠(音bò kē)大字,常书福寿字,以赐大臣等。”一方面用来笼络人心,另一方面也显摆一下自己的艺术细胞。
清入关后历朝帝王,书画上都有两把刷子,这是清宫严厉的皇子汉化教育的结果。慈禧太后当年不过是个被选入宫的女流,从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规范教育,但由于好强的性格使然,当她做了大清国实际第一统治者后,在这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虽然到最后,她的艺术水平也没有达到外界所传的那种境界。当然,慈禧也是下过一定苦功的。她的老师女画家缪素筠曾对人提起,慈禧一度“对画画挺起劲的”,“我们常常大半天不是画画就是学画史,看书里的画,或是宫中收藏的古代名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