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宰相
有问有答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2年第10期
标签: 有问有答
特约专家孙俊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博士后
吉林省吉林市人,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师从宁欣教授。研究方向为隋唐官制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索》、《历史教学》、《中国史研究动态》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宰相的职权
宰相的职权十分广泛。“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事无不统”。然而就最重要的职权而言,可归结为三方面。
一为参政议政权。所谓“入则参对而议政事”,是指宰相入宫朝见君主,商讨军政大事,提出自己的意见,再由君主斟酌抉择,下诏执行,帮助君主决策,减少执政上的失误。宰相入宫参政,多是重大事件,平时一般性政务,则多由宰相上疏,以提出处理意见。如唐武后时,狄仁杰为宰相,太学生王循之上表,请求放假还乡,获武则天允许。于是,狄仁杰上奏说:“作为君主只管一些生杀大事,其余则交付有司掌管。学生请假这种事应该归国子监丞掌管,如果天子为了这种事而发敕,那么天下所有的事几乎都要发敕解决了”。武后听后,认为很有道理。
二是监察百官执行权。宰相“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决策制定出来之后,还要监察百官对诏令的执行,并有权要求被监察的官员通过文书汇报情况。也可以不经过君主,自行发布文书,处理一般性的问题。在年末还要对官员的考课提出具体意见。事务颇为繁剧,所以宰相之下常设有各种具体的办事机构,如唐代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门别类的处理各种事务,然后再汇总到宰相处,以便监察审核。
责任编辑 / 张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