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浴婴图”
洗澡与辟邪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4年第09期
标签:
洗澡是一件快事,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往浅了说,洗澡是保持个人卫生最重要的途径,不但可以使身体免受诸多细菌的侵扰,同时也使人们能以良好的形象融入社会。往深了说,洗澡常常还具有礼仪性的含义,甚至是宗教性的含义。“沐浴更衣”,往往是重要仪式的第一步。《西游记》中说,唐僧到了灵山脚下,先洗一个澡才能见到如来。佛教中的七宝浴室,那可是注满八功德水。基督教中的施洗,也有类似的涤荡灵魂的含义。
洗澡在个人健康、社会关系以及宗教信仰上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它应该会在中国古代的视觉艺术中有很多表现吧?其实不然。由于洗澡与个人隐私的关系,在中国古代艺术中表现得很少。洗澡场景的主角,除了带有春宫意味的女性,再就是不怕暴露的儿童。经过时间的洗礼,目前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几件宋代的“浴婴图”,这其中就有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一幅团扇绘画。


不一样的澡盆
弗利尔美术馆的《浴婴图》(23.2×24.7厘米)被认为是南宋绘画,原本应是一柄团扇,画面傅色浓郁,以一个金灿灿的大澡盆为中心,生动地再现了一幕妈妈给儿童洗澡的场面。虽然我们实际上并不能肯定是妈妈和小孩,但至少画中的3位女性和4个孩童形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如果仔细看,3位女性在穿着打扮和姿态上有明显区分。无论是衣着、发式还是姿势,画中间蹲在浴盆旁给小朋友洗澡的女性,和画右边给另一个小朋友穿衣服(或者脱衣服)的女性是一组。她们的衣裙都是白、青两种颜色,都梳着类似唐代堕马髻一样的发型,而且都蹲在地上。而画左边的另一位女性则显得身份高贵得多,她不但罩着半透明的红色纱衣,头发也挽成大髻,更重要的是,唯有她坐在华丽的圆凳上,注视着整个场景。显然,画家想要表示的是女主人和侍女。只不过我们并不清楚4个活泼的小朋友是否都是她的孩子。当然,不能这么来追问,因为这并不是一幅故事画,而是一幅“婴戏图”。
责任编辑 / 戴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