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补残缺之美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15年第07期
标签: 历史拾遗
中国的古瓷是美的,但古瓷中存有大量残品,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1955年,西安西郊的隋墓出土了一件隋代白瓷高足杯,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其胎釉完全看不到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痕迹,说明隋代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高温还原烧造技术。

可惜白瓷杯口沿处有一长约5厘米、高1.8厘米的缺失。几年前,收藏此杯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为了配合展览,运用“3D打印”技术,妙手回春。
什么是“3D打印”技术呢?就是与三维扫描配合使用的快速成型技术,其原理是“分层制造,逐层叠加”。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3D打印”的例子。盐田中“长”出的盐花,水滴形成的钟乳石……都是大自然为我们“打印”出的美丽景观。
运用“3D打印”技术修补隋代白瓷高足杯时,首先要对白瓷杯进行清理和加固,因为器身有一条延伸至口沿宽约0.5毫米的开放式裂隙,完型前必须对它进行加固;其次用三维扫描工具获得器物口沿完整部分的三维模型,之后在电脑上“切割”出缺失处的三维模型,器物的补全模型就在虚拟空间中建成了。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