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世间有草名忘忧
标签: 文化符号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他与他同年出生,同朝为官,甚至,连经历都那么相似——被贬江州四年的白居易,谪居朗州十载的刘禹锡。
这样的两人,大概对彼此有种天然的吸引。虽相互倾慕已久,早有神交,但直至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在扬州的相逢,人到中年的刘白二人,才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此后,命运还是翻覆,晚唐的内乱仿佛没有息止的时刻,党争、倾轧从来残酷无情。甘露之变磨灭了多少人的理想与抱负。故纸堆中的字字句句都让人心生愁郁,但幸好,生命中总会有点滴的光亮。
“相知尽白首”的他们,是彼此生命中珍贵的礼物。只是,“居易志趣本与禹锡略殊,盖禹锡未忘用世,而居易则敛尽锋芒。” 翟蜕园先生对于刘白的解读十分中肯。晚年的刘禹锡,仍想要振臂一呼,这样的不甘,白居易看在眼里。刘禹锡对他说:“唯君比萱草,相见可忘忧。”这世间,也只有见到你,才可将这些无奈忧愁暂且放下啊。白居易又何尝不是呢?他安慰道:“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借问萱逢杜,何如白见刘。老衰胜少夭,闲乐笑忙愁。试问同年内,何人得白头。”就算是可解闷遣忧的萱草碰到美酒,也不如我白居易见到你刘禹锡快活。你我都已老迈了,但这也是福气,总好过少年夭折。清闲笑看那些忙碌忧愁的人,这不是很好吗?
这对挚友反复提到的萱草是何物?忘忧之说从何而来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