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标签: 中华遗产卷首语
“拈花微笑”是佛教着名典故:月圆那一天,佛陀释迦摩尼在法讲堂上准备给僧众开示。佛陀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人们送来的莲花。佛陀拿起一朵莲花,举了起来。众人皆惑然,纷纷猜测他的用意,唯迦叶尊者展颜微笑。佛陀面向众人微微一笑说:“我具真实法眼,妙慧之宝藏,而我刚才已把佛法传给摩诃迦叶了。”嗯?众僧都还没明白是咋回事,这佛法就已然传给迦叶了?
这段故事出自宋代佛教禅宗史《五灯会元》:“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迦叶。”
“拈花微笑”是何意我未曾探究,等读到一行禅师在其佛陀传《故道白云》里的阐述,才知真意。僧众中有一位叫缚悉底,他也有点困惑,但他知道最重要的还是保持专念。“佛陀手里的莲花才刚刚开花。他用大姆指和食指拈着莲茎,而莲茎又刚好贴在他手掌的弯位。他的手掌一如莲花般美丽,洁净美妙。刹那间,缚悉底真正体会到莲花清高之美。根本就没有什么要去思想。自然而然地,他也展颜微笑。”
原来,根本就不要去思想。不用起心动念。自然而然地观花就好。所以不动念的摩诃迦叶观花而笑。而其他人呢?心内不停地有障碍:为何佛陀要举起那朵花?他这样做有何用意?“假如你有这些念头在心中,你便不能真正体验这朵花。”佛陀说。“有些人可以走过一林的檀香树,而一棵檀香树也看不见。”确实,如果人总是被担忧、懊恼、焦虑、愤怒、嫉妒等各种情绪、思绪所操纵,便很难无挂无碍地去体验或感受当下,便也看不到真相、实相。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