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食堂 黑暗料理发明指南
标签: 文化符号
序
近年来,各种令人大吃一惊的菜肴,悄然出现在大学食堂,诸如苹果煎蛋、奥利奥米饭等,被人们生动形象地称为“黑暗料理”。什么是黑暗料理?各种黑暗料理有无相通之处?如何设计一道黑暗料理?这本传说中的《大学食堂黑暗料理发明指南》一定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第一章:真·水果忍者
中华料理的常态是对常见蔬菜、肉类进行咸鲜口味烹饪,水果多为生吃。当然,偶尔也会以甜汤的面目出现。而在高校黑暗料理界,水果却是油锅的常客、作料的团宠。一名优秀的黑暗料理师,应该忘记水果的身份,当苹果、橘子上了备菜台,就要和白菜、土豆、胡萝卜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请看这几个经典食谱:有水果内战系列。例如苹果炒橘子、西瓜炒香蕉,水果从各自静好,到奔向一种东北大乱炖式的团结。还有蔬菜水果的跨界联欢,如人民大学着名黑暗料理——青菜炒橘子,在网上火了以后,橘子一度成了北方高校黑暗料理界的大哥,亲切接见各种慕名来投的蔬菜。如果有一个橘子解决不了的蔬菜,那就上两个橘子。在水果系的黑料中,还有一个菜是个不折不扣硬汉:河海大学的甘蔗炒排骨。甘蔗、排骨经历“千锤万凿”“烈火焚身”,出锅后依旧是一副等闲自在模样,让学生食客感到一种巨大的震撼,因为筷子夹起来的已经不是菜,而是风骨!

第二章:握手吧,咸甜党
中国因为幅员辽阔,口味自古以来就有着巨大的南北差异,在食物是咸口甜口上,总是针尖麦芒互不相让。如北方吃甜粽,而南方多吃肉粽。又如南方人多喝甜豆腐脑,而北方人却吃咸口。双方据理力争,使之和“冬天南北谁更冷”,成为互不妥协的两大终极论题。而在大学黑暗料理界,这样的争论,根本不存在。因为学生的口味,有时不取决于南北,而是过节后,食堂剩下什么食材以及想让学生怎么打扫它们。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