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相传的绝技——活字印族谱

潘礼洁夫妇被平阳县水头镇北山外坳村的陈氏家族请去做谱,他们用的是铅字模。图中妻子正从铅字模盒中捡字,丈夫则正在往宣纸上拓字。
谱是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中国历史上,地方官僚、名门望族常以族谱来证明自己的高贵血统,并代代延修,保持门阀。下层社会因无法把握命运,更是将族谱视作灵魂的归依。
直至20世纪(文革期间停过几年),浙南地区的地方宗族每隔10至20年,仍然郑重其事地编修族谱。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成立专门小组(率头人尊称为“族长公”),筹集专门款项,派出族中得力子弟,捧着家谱奔走南北,将散落各地的族人一一录记;同时延请谱师,大张旗鼓地修订新谱。
宗族选择谱师十分讲究。细心人翻开温州各地族谱,会发现这些族谱的扉页几乎皆是“平阳坑东源(东岙)村王××印刷”等字样。东岙是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的旧名,印刷则是谱师对检字、排版、印刷、装订等系列程序的简称和谦称。
东源王氏做谱由来已久,至今已传到第九代。过去是宗族包了吃住,一个大族一做就是一年,如今挣的是工资,自然就加快了速度


东源村里的谱师们只有王超辉一人不愿去宗族祠堂里做谱,他坚持把活儿拿回自己家里做。图中的大院就是王超辉操作木刻活字印刷族谱的作坊。
东源村位于温州第二大水系飞云江的中游,依山临水,是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四县经瑞安市去往温州市区的水陆码头,因此它是南北交通的枢纽。王氏祖籍平阳县腾蛟镇,因看中了平阳坑镇的地理位置,便于乾隆年间迁居东源。
责任编辑 / 刘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