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水乡与法国的奶酪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2年第02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文化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概括了中国北南最典型的两种地域景观,却又孕含着无穷的人文意味。

塞北,古时泛指长城以北,相当于今天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北北部的一些地区。这一带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带,所谓“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便在这一带拉锯式地进行。

汉唐以降,无数的诗文典籍叙述了这一带发生的国事家愁,就美学的角度而言,一句“铁马、秋风、塞北”足矣,但从科学和历史的角度,浩瀚的诗文史料却缺乏实物的佐证。因此当1930年西北考察团在内蒙古额济纳等地发掘出1万多枚“居延汉简”时,轰动了科学界。这些汉简中有许多是汉代戍边将士的档案,读来相当乏味,然而正是这些档案为那些“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的幽怨诗句做了最好的注释。居延汉简的发现,除政治、经济、历史、军事意义外,还为中国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边塞诗夯下了坚实的基础,使志士的浩叹和怨妇的思恋有所依附。

居延汉简的发现,仅仅是“塞北”考古的序幕,接踵而来的考古发掘所获甚丰。《黑城:这里出土了一个图书馆》一文可证。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