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21世纪公民素质的要求
标签:
一位英国爵士,在60年前提出的一份教育评估报告说:“地理是教育的重要部分,比一门外语或科学更重要,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决定在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和这个地区生活的有文化的人,必须对他居住的地方有所了解。”
对上文的最后一句话似乎还可以再泛化一些。即使是50万年前徜徉在周口店丘陵平原上、离“文化”和“国家”还很遥远的北京猿人们,凡对他们居住的地方了解得多一点的,大概就比那些了解得不是那么多的伙伴少受一些饥渴寒暑之苦。因为他们对采集、猎取机会比较大的地点和时间,对水源和洞穴所在的位置认识得清楚一些。
不妨仿效时尚,也对历史作一点“戏说”。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大都督在营帐中策划着对阿瞒发起进攻。万事俱备,可是检阅部队时迎风招展的旌旗却打破了都督的计划,周瑜急火攻心、卧病不起。此时的曹操已经接到谍报:周瑜即将发起进攻——火攻。幕僚们非常忧虑,曹操却不以为然:严冬天气,西风正急,他要放火只是烧了他自己的船队,大都督失算了。年轻的诸葛亮来见周瑜,说都督的心病在下明白,按照气候统计的材料,此地冬季的盛行风向虽是西北风,但偶或出现东风的几率也还不少,建议在南屏山建一个观测站,24小时值班观测,一有东风起,立刻报告,开始进攻,几个小时,不等风向改变,大局已定。最后的结果不出所料。这一战,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若不是诸葛先生及时到来,周瑜这一回是劳师动众而枉费心机,功亏一篑,难免铜雀春深锁二乔了。曹操的地理素养高于周瑜,孔明又高于曹操,地理素养最高的——即“对他居住的地方”了解得最深刻的——得胜。
北京猿人的“地球知识”——姑且称之——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诸葛亮的素养来自于隆中高卧期间的自修。时至今日,“地球愈来愈小”,人—地关系愈来愈复杂,要“对居住的地方有所了解”可不是这样简单的事了。请看国际地理联合会地理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发表的《地理教育国际宪章》:“要解决我们世界面对的问题和困难,需要全人类世世代代地全身心投入。下列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人口动态、食物和饥荒、城市化、社会差异、文盲、贫困⋯⋯动植物的绝灭、伐林、土壤侵蚀、荒漠化、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空气污染、臭氧空洞、资源限制、增长限制⋯⋯”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