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鹤
高原上的迁徙轮回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9年第11期 作者: 伍和启 卢可

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大山包乡的海脑壳村,像众多分布在云贵高原深处的小村庄一样,偏僻、贫穷,与外界几乎隔绝。晴朗午后,空中突然传来一连串嘹亮的鸣叫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冥冥天际中,一种神奇的大鸟成群结队地自北方缓缓飞来,降落在村边的坝子里。灰黑羽翎朱砂顶,这群生灵的到来给原来寂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气。“来不过九月九,去不过三月三(农历)”,当地的老百姓早已习惯了这群被他们称为“雁鹅”鸟类的迁徙节律。在接下来的五个月,在这里越冬的数百只“雁鹅”将成为他们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好邻居。而这些“雁鹅”就是来自青藏高原的黑颈鹤。
1876年,俄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采到这种鹤的标本,它最为明显的鉴别特征是颈部三分之一的羽毛为黑色,这和世界上已经被发现的14种鹤类均不相同。至此,“黑颈鹤”第一次被鸟类学界所发现,它们也成为了世界上被命名最晚的一种鹤。

春季的若尔盖:草原恋歌
四川若尔盖,全世界面积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湿地。每年3月下旬,水草还被厚厚的积雪所覆盖,黑颈鹤的先头部队就已经从温暖的南方越冬地返回。而这时,我们也驻扎到若尔盖保护区的核心区花湖周边,等待着鹤群的到来。
最先返回的黑颈鹤,当仁不让地占据资源条件最好的地方,在新一轮繁殖期开始之前,它们首先要做的是将去年出生的子女赶走。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Elephanttree
- 喜欢
Elephanttree 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