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化的餐桌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07年第10期 作者: 李根蟠 

标签: 地质地理   农业地理   文化地理   历史地理   

尽管苏联着名植物地理学家恩·依·瓦维洛夫在其影响深远的世界农作物8大起源中心学说里,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起源中心,但众多作物的成功驯化,绝不是汉族独立完成的。史载战国时期中原一带“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老百姓的饮食结构仍非常简单,常常大豆当饭、豆叶作菜。而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人的餐桌是如何一步步丰盛起来的?其间西北少数民族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李根蟠研究员对此的研究和思考。
我们常食用的五谷杂粮、干鲜果蔬中,多有“胡化”的痕迹许多作物的驯化、引种和育种,西北少数民族都功不可没。

在《现代汉语辞典》中,“胡”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字。它主要有3层意思,其一,泛指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其二,指来自北方和西方民族的(东西),也泛指来自国外的(东西);其三,用于姓。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胡”字打头的词条,除了几个专有名词,胡的用法可分两类。第一种,带有明显的贬义:胡扯、胡搞、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作非为……考究起来,大抵这些词的发明者都是古代中原民族,否则不会把这些不好的意思全部加诸“胡”。第二种“胡”相对客观,胡琴、胡笳是乐器,而胡椒、胡麻(芝麻)、胡瓜(黄瓜)、胡桃(核桃)、胡豆、胡葱(大葱)、胡蒜(大蒜)、胡荽(香菜)、胡萝卜等是果蔬,这些“胡”字,倒是透露了它们的身世、来历。

中国人的餐桌上,许多的果蔬都有别名,除了上面的“胡”字系列,还有带“番”的,番茄、番薯(红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带“洋”的,洋葱、洋姜、洋白菜(卷心菜)等等。着名农史学家石声汉教授曾对这些域外引种作物的名称作过分析,认为冠以“番”字的,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外国船只)引入;冠以“洋”字的,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的;而前面冠以“胡”字的,大多为两汉两晋时由西北陆路引入……

“正月……采芸。”这是中国最早的历书、成书年代不晚于春秋时代的《夏小正》里的记载。据考,芸即芸苔属的农作物油菜,古称“胡菜”,是甘青一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原产作物,在汉代以前即传入了中原。油菜不仅仅是重要的油料作物,花开季节也是一道胜景。本图拍摄于甘肃张掖皇城草原,这一带可能是中国最早种植油菜的地方。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张超音

述及植物引种,20世纪初美国汉学家、曾4次到中国考察的劳费尔在其名着《中国伊朗编》中有一段精彩论述:“中国人是熟思、通情达理、心胸开阔的民族,向来乐于接受外人所能提供的好事物……宇宙间一切有用的植物,在那里都有栽培。当然这些植物的采纳和吸收过程是一步步进行的。”

责任编辑 / 尹杰  图片编辑 / 何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