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煤炭
中国工业的助燃剂

去年2月,在写作我的长篇小说《挖井记》之间,我去了一次辽源市。如果不是旧地重游,我几乎忘记辽源也曾经是一座煤城,甚至忘记作为一个与辽源毗邻的居民,我也曾经依赖此地的原煤来烧饭和取暖。
汽车走的是102国道,一条清亮亮的溪水陪伴我一路。在我的记忆中,这条小溪是黑色的,那是让煤灰染的,现在煤少了,溪水就清亮了。高坡上,辽源城已经尽收眼底。辽源属吉东低山丘陵区,跨松花江和辽河两个流域,全境群山合抱,岗谷交错,地势成马鞍形。1902年清廷于此设治“西安县”,解放后50年代因位于东辽河源头而得市名,尽管如此,辽源在广袤的东北平原,仍然是一个较小的城市。
因煤设市和北煤南运
20年前我曾来过辽源,那时车行一路,你会看到一座一座的煤窑迎面而过,一座一座煤山堆在路旁,不管是公路和铁路,只要车在辽源停靠,肯定满载着乌金开走。自从1911年发现辽源产煤至今,辽源煤炭的开采已历近百年。就是这样一个在全国排不到前列的辽源煤矿,就是这样一座黑土地上的小城,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产量竟占全国煤炭产量的二十九分之一,最高时曾达4%,并因煤而设市。在整个东北,包括内蒙古东部,类似辽源这样的中型以上煤矿,竟有数十家,因煤而设市的也不下十几家。
“一五”期间,国家156个重点发展的重工业项目,东北占了58个,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60个,东北有20个。从那时起,东北就形成了一大批以资源开采和加工为主导的城市群落。东北一度占有全国90%的重工业,“一五”至“二五”期间,重工业的比重仍占全国的70%。这让煤炭毫无疑问成为能源的主力军。东北不仅出产大量的优质煤炭,更兼运输便捷,北煤南运甚至成为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如果我们理解能源是工业的血液一说,那么就不难理解东北煤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