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踪
诗歌中的山水,山水中的诗歌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无数的传奇。他才气旷古冲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傲然于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臣为他脱靴,贵妃为他磨墨。他仗剑出游:“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和许多中国文人一样,我对李白的热爱就是源于这种形象。追溯到童年,背诵《唐诗三百首》时便爱上了那个一壶酒、一把剑、云游四海的诗仙。青年时,在学业上也是选择了他为研究的方向。中年时,我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考察了李白一生的行踪和诗踪。而后,数次重返,直到已近古稀之年的今天,已不知与这些山山水水有过多少次的厮磨了。便觉得好像慢慢地走进李白的内心世界。其实,李白那个飘逸洒脱、狂放不羁的形象是个假象。那些看似充满欢乐与自由的诗篇背后,孤独的感伤、失望的怅惘、焦虑的痛苦如影相随,终其一生。李白的诗中有着极为深沉的悲剧感,他的一生就是一幕彻头彻尾的悲剧。多少次,我在峨眉山、在泰山、在三峡、在庐山……在李白的足迹踏访过的地方,故地重游时,都是悲从中来,因为我与诗人那个悲怆的灵魂在山水间相遇了。
李白的出生地至今都是个无法破解的谜,有说是在中亚的古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说是在河南洛阳,还有说是在蜀中绵州昌明(今四川江油市)。但都无定论,已成悬案。大多认为李白在他五岁时,随父亲迁入蜀中绵州昌明。他的父亲叫李客,客是客居的意思,其实就是没有名字。不是本地望族的身世,注定了李白不能由科举进身从政,只能选择“终南捷径”,从道流入仕。唐玄宗提倡道教,选取了许多隐士为官。不过由道流进入官场的都没有实权,只是政坛上点缀的花絮而已。但是李白却有很大的政治抱负,要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不愿意只做政治花瓶。诗人与社会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坎坷漂泊。
李白崇尚道家,重自然,有自主意识。这和讲究礼仪与节制的主流儒家文化是相悖的,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态度,注定了他被“放还”的命运。然而,李白的骨子里是一个功名心很强的人。他执意向仕途,处处碰壁,至死方休。这是诗人与自己的矛盾,这种悲剧性格或许是他悲剧人生的根源。当功名不得之时,只有寄情于山水,在自然中寻求慰藉了,这是他的命运,也是许多中国文人的命运,自然山水,成了他最后的避难所,他的精神教堂。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