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为何没有拨动浙人的心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2年第02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浙江   文化地理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浙江这块多是丘陵的土地很是神奇,她能天人感应,触动生于斯长于斯的浙人的心灵,让心灵长出花枝,开满花朵。我甚至觉得,因为有了她,中国才精致起来。

你看看浙江的一块块土地都收获了哪些文明的果实,再看看中国文明中这些浙江元素算不算精致吧。

浙江的楠溪江触发了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心灵,中国的山水诗从那里诞生了;曹娥江则吸引500多位唐代诗人去那里泛舟赋诗,把中国的山水诗锤炼成了中国古典文学阵营中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品类;富春江让中国的山水画至此一变;一个西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超过了中国所有的湖;杭嘉湖平原贡献了丝绸和《茶经》;西泠印社创造了一种金石之美;甚至一座不很高大的山——天姥山,都让不能亲临的大诗人李白梦游至此,留下一首让我们在课堂里背诵的长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对自然美这么敏感的浙人,为什么对大海无动于衷呢?

浙江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对文学艺术的创造力,至明清而炉火纯青,王思任和张岱的山水游记与小品文可以证明。

责任编辑 / 黄菊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