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田园牧歌的时代
标签: 北京 江苏 浙江 福建 四川 沈阳市 太原市 气候地理 水文地理 农业地理 河流 湖泊 城区

关中 天府之殇 撰文/高建群
我是关中人。我老家的那个小村子,踞渭河南岸的老崖而筑。这是一个同姓村,关中平原,密密匝匝,星罗棋布地布满了这种村子。这些村子十分古老,但古老到什么程度?就不得而知了。

关中平原之所以称关中,是因为它东西南北,被四座关隘围定。东面的那座最为有名,是老子骑青牛,口授《道德经》的函谷关。西边的那座叫大散关,也就是文化人说了几千年的铁马金戈大散关。南边的那座叫武关,也叫蓝关,韩愈所说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指的就是它了。北边的那座叫萧关,在甘肃平凉,历来为兵家用兵之地。
历史上,在秦末,在汉,在唐,关中平原还有“天府之国”的别称。主要因为这里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庄稼两年三熟,是当时最为富庶的地方。关中之所以能被称为天府之国,富甲天下,这得力于两个古代水利专家的伟大功造。一个是大禹。大禹之前,关中是一片沼泽湿地,黄河第一支流渭河从湿地中央穿过。那时我们遥远的先人们大约还是住在半坡,后来大禹疏通了渭河入黄处,于是滔滔渭水一泻而下。这样,一个长400公里、150多公里的关中平原,裸露了出来。

另外一个古代水利专家叫郑国。韩国派了个叫郑国的水工,来到咸阳,向秦王政陈说兴修水利的好处。秦王政被说动了,于是要郑国选址,开始实施。郑国一番踏勘,最后选择了咸阳正北,泾河上游的嵯峨山,开始了这一着名工程。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