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有天府吗?
年楚河谷、拉萨河谷、雅鲁藏布大峡弯地区PK
标签: 拉萨市 林芝地区 水文地理 农业地理 文化地理 河流 峡谷

有这样一种感觉,在讲述西藏的时候,总是离不开一连串“山口”的名字:米拉山口、色季拉山口、冈巴拉山口、唐古拉山口、头二九山口、乃堆拉山口等等。山口是宝贵的交通孔道,打破了山山脊脊的壁垒,而西藏的山口尤其多,可见是群山的高耸巍峨撑起了青藏高原。
山有时候是一道风景,但究其本质,其实还是一种屏障。记得英国人彼得•霍普柯克在他着名的《闯入世界屋脊的人》一书里颇含敬畏地描述着大雪灾、缺氧、高寒、高山病,还有紫外线的暴晒等等,这样笼统地描述西藏,其实是非常偏狭的。法国藏学家石泰安就认为:早期殖民者和探险家,大多是在得不到地方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非常的季节里,选择非常的线路进入西藏,那些通常都是严寒冬季里的无人高山、冰雪荒野,因此西藏的气候、地理在他们的眼中充满了险恶。而且这样的描述更有感染力和文学色彩,也接力棒似地传给了更多的撰述者,满足那些不能亲历的人所希望读到的原始、蛮荒和神秘。
这样的青藏高原与人们心目中的“天府”当然相去甚远!然而,我采访了做高原研究工作的中科院的地理学家和生态学家们,这些几乎常年在西藏考察的人却并不怀疑西藏有乐土,有天府。他们擅长从科学的角度,准确地描述西藏。
两种眼光看西藏,看出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中科院地理所的自然地理学家杨勤业把青藏高原比喻成东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之母。他说,青藏高原的形成是地球上最伟大的神来之笔,放眼整个北纬30度线,阿拉伯半岛、北非、墨西哥无不处于广袤的荒漠,唯有喜马拉雅年轻的隆起,打断了地球的这道“高气压”腰带,高原让大气变为下沉气流,带来了降雨,也让亚洲的东南角享受到亚热带的海洋季风,在世界地图上染出一片茵茵的浓绿。如果没有青藏高原,说不定广州、厦门都会像开罗、迪拜呢。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