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高原
地下宝藏 地上荒漠
标签: 鄂尔多斯市

黄河从宁夏北上,画出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从内蒙古高原割下一块土地,称鄂尔多斯高原。也有人形象地将黄河比为一条抛出的绳索,套住了这个相对独立的高原,又称河套。鄂尔多斯高原海拔1100米—1300米,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部虽然与黄土高原接壤,但有一道长城将二者明确分开,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其主体今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小部分属于陕西和宁夏。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但这位母亲套来的鄂尔多斯高原,却是一块风沙弥漫的荒漠草原,不适合农业。高原南缘的明长城,正好与我国农牧交界带的走向一致,可知从地理上看,鄂尔多斯属于内蒙古高原的延伸,是游牧的天堂。问题是鄂尔多斯高原离汉民族的核心地区——关中平原——太近,一旦被游牧部落占领,就构成重大威胁。于是,每当汉民族强盛,便将军事防线推进到黄河北岸的阴山一带,囊括整个河套地区,秦、汉与唐朝都是如此。汉族只懂耕作,不擅畜牧,这块土地其实得之无益,维持的成本却很高,一旦国力衰退,便不得不主动放弃。明朝初期,明军在高原北部设东胜卫,阻河为守,但很快就不堪重负,退回到农牧交界带建造了一座漫长而雄伟的边墙,史称明长城。明末,高原的流沙就漫过了城墙。
历史上,鄂尔多斯高原是中原王朝的北部要塞,也是胡马南窥的前沿跳板。两千多年来,华夏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此展开了惨烈的争夺战。鬼方、猃狁、楼烦、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一个个游牧民族来去如风,你方唱罢我登场。基本上,当游牧民族据有鄂尔多斯高原,是否入主中原,仅仅取决于他们的决心,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支高屋建瓴的铁骑,例如蒙元帝国。
回到15世纪,明军退出河套地区之后,游弋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鄂尔多斯部尾随而来,陆续进驻,给高原带来一个新名字,并成为其最后的主人。鄂尔多斯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嫡系,不但迁来了成吉思汗陵,还相当完整地保存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祭祀文化。明清之际,蒙古族文化经历了一个繁荣时期,几部重要的编年史如《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蒙古史纲》,都出自鄂尔多斯地区。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