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侯墓为何能躲过盗墓之劫?

千钧一发之际,海昏侯墓逃过一劫
图为海昏侯墓主椁室内,正在一丝不苟地处理文物的考古人员(上)。盗墓团队使用技术手段,精准地测定了主墓室正中位置,并打下了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盗墓者循盗洞而下,已经将主椁板锯开,离发现主棺“功亏一篑”(下)。村民的及时报警、考古队员的及时抢救,让海昏侯墓免于被盗。
图为海昏侯墓主椁室内,正在一丝不苟地处理文物的考古人员(上)。盗墓团队使用技术手段,精准地测定了主墓室正中位置,并打下了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盗墓者循盗洞而下,已经将主椁板锯开,离发现主棺“功亏一篑”(下)。村民的及时报警、考古队员的及时抢救,让海昏侯墓免于被盗。

由盗墓引发的海昏侯墓考古发掘
2011年3月23日,正在做饭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军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接到电话后,杨军匆匆放下手中的锅铲,迅速赶往南昌郊外的墩墩山。
墩墩山,是南昌人所共知的荒郊野岭。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能让杨军连饭也不吃?
原来,群众举报,墩山发现了一处盗洞,这里极有可能正在进行一场盗墓。杨军驱车火速赶到现场,发现山包上有一个长约1.2米、宽约0.6米、深达14.8米的盗洞。他循盗洞而下,发现了一个已被局部破坏的棺椁——持续五年的西汉海昏侯国墓园考古发掘工作,就此拉开了大幕。
一座创造了诸多纪录的汉代大墓考古发掘,竟然是由一次险些成功的盗墓意外引发的。江西考古所方面介绍,盗墓者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团队;盗墓行动也绝非业余,他们显示出了很高的专业水准。历史的吊诡在于,海昏侯墓已经在地下沉睡了20个世纪,如果没有这次“功败垂成”的盗墓,恐怕它还将继续沉睡下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翙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