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渝古镇
山水之间的江湖(下)

边镇,淳朴野性的武陵风情

留人之心诚兮


当旅游的热潮涌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凤凰古城时,人们都把这里当成沈从文《边城》中的故事发生地,长街短巷地寻找书中的翠翠,结果注定是自我安慰的遐想。沈从文书中描写的地点其实是重庆和湖南交界处的茶峒镇,“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溪水分隔的边界小镇至今依然用传统的方式——拉拉渡连接两岸,重庆一侧叫洪安古镇,湖南一侧原叫茶峒镇,后为提高知名度更名为边城古镇。
山河本无行政区划的界限,地处几省市交界的边镇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属于武陵山区。武陵山区是渝、湘、黔、鄂自然和人文汇集的区域,地形上是云贵高原的边缘,在高原与山地跌落起伏之间,乌江、沅江、澧水等水系迂回穿流,刻画出万千多姿的岭谷,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在山谷间繁衍生息。
武陵山区的边镇,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一样,淳朴而野性。洪安河与清水河将几个边镇相隔,新修的大桥又把它们连为一体,渝、湘、黔三省市都把这里视为“边城第一镇”。“蜀道有尽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清代文人章恺诗意地道出了“鸡鸣三省”的地理特征。湖南境内的河心岛为开发旅游命名为翠翠岛,一尊少女雕像吸引着人们一睹芳容。重庆境内的洪安河半岛曾被形象地称为“三不管岛”,据说乱世时解决纷争的方式就是上岛立下生死契约,生死由天,胜者到镇上答谢豪饮,败者黯然离开甚至被抛尸江中。
洪安古镇里沿街皆是被称为“封火筒子”的建筑,这是为了防火而建。联排的封火筒子之间,夹连着二层木楼,形成一间间商业店铺。曾经兴盛的“永诚”、“益和”、“复康”、“集丰”四大商号和抗战时期的复兴银行旧址,已经成为二野司令部旧址和刘邓大军进军西南纪念馆。而隔岸相望的边城古镇则是沈从文笔下的味道,江边层层抬升的吊脚楼在街巷间回转,迎合着游客的遐想。一根钢丝连接两岸码头,也是渡船来往的动力,满客之后,老船公悠闲地坐在船屋内,用一根圆木作绞杆,卡在钢丝上一点点把船拖到对岸,故事就在这一来一往中展开。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