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看川江险滩 “长江史诗”里最悲壮的篇章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10期 作者: 陈阳 

标签: 基础地理   工业地理   交通地理   

作为巴蜀与东部地区交往贸易的大通道,川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凶险的一条河段,频繁的地质灾害导致这条江滩险浪恶,酿成了无数船毁人亡的悲剧。如果把长江航运比喻为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那么川江险滩就是这部“史诗”里最悲壮的篇章。如今,随着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先后蓄水,那些险滩连同众多历史往事,早已被永远封存在了滔滔江水之下……
英国业余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唐纳德·曼尼(1876—1944年)于1926年拍摄的青滩(也叫新滩)。青滩与泄滩、崆岭滩并称为长江三峡的三大险滩,它们都集中分布在西陵峡。青滩有上、中、下3个滩头,是川江中落差最大的险滩。其中上滩的潜埂像一道门坎,形成落差达1.5米的跌水,把航道分成上、下两段。船过上滩跌水时,要先减速,一驶过跌水,再立即加速,否则船头就会栽进水里。曼尼曾是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总经理,在中国创作了许多画意派风光照片,但并没有获得什么名气。
供图/私人藏家

川江:一条让人“又爱又恨”的凶险之河

在长江上游,从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这一段长约1030公里(长度有不同说法)的水道,一般被称为川江。着名的长江三峡,就属于川江。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川江曾是沟通富饶的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中原的主要通道,在军事、人流、物流等方面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川江,特别是三峡河段,一直是长江水运的咽喉,“西陵古郡,南国上游。巴蜀恃为咽喉,荆楚倚为根柢”。

从人口流动看,川江是巴蜀与吴楚等地人口迁徙流动的孔道。据专家估计,至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湖广填四川”共移民623万人,其中多数是通过川江进入巴蜀的。

若从经济上看,唐代时,已形成“扬一益二”的发展格局,长江是联系成都到扬州的水运交通要道。明清后,重庆经济地位日趋上升,成为长江上游以转口贸易为主的最大商业城市,这同样有赖于川江的通航。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王彤 许可爽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