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椿大而无用 颐养天年

庄子巧辩无用之树
庄子要来梁国了!听到这个消息,惠施的心里头骤然紧缩。惠施在梁国高居相位,身为诸子百家之一的“名家”的开山鼻祖,深受梁王赏识,然而比起庄子的名望,惠施还是相形见绌。倘若庄子是来抢夺自己的相位,该如何是好呢?“还是施展我那无可匹敌的雄辩之才,将他问个哑口无言,让他灰头土脸地逃离梁国吧!”计策已定,惠施和庄子的会面,自然成了一场不见硝烟的舌战。
惠施率先发难说,我曾经有个巨大的葫芦,制作成水瓢,因为质地太脆,不堪重负,只能弃之不用。言下之意,你庄子说的话就像这大葫芦,多是大话空话,大而无用。庄子则反驳说,这么大的葫芦,拴在腰上当救生圈,你就可以漂浮于江湖之中而不溺水,说到底还是你不会使用。惠施心有不甘,又拿一种叫做“樗”的大树举例子:“这种大树的树干凹凸不平,都没法画上一条直线,它的树枝歪七扭八,木匠根本不屑一顾。这个没用的废物大树,也像你说的大话。”庄子却气定神闲地回答道:你有那么大一棵树,担心它不能作为木材使用,何不把它种在广袤虚无之处,逍遥自在地躺在树下呢?你觉得这种树大而无用,但正因如此,它才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得享高寿。树的智慧和眼界,你都不能理解,还在这里空自担忧什么呢?——辩论之后,根本无意于梁国相位的庄子飘然而去。




恶木如霉运
被惠施和庄子拿来举例的大树,实际上就是如今的臭椿树,臭椿古名曰“樗”,读音为“出”,相传就是由于它和香椿形态相似,由“椿”字演化为读音相似的“樗”。由于臭椿树型散乱,材质疏松,不堪使用,偏偏叶子上还有散发臭味的腺体,因而这种树木自古被看作是一种“恶木”,只配用来烧柴,或是用于制作木砖,放在墙根以隔绝潮湿之气。《诗经·小雅》中有诗曰:“我行其野,蔽芾其樗。昏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这首诗歌,讲述的是婚姻不幸的女性心中的哀怨:“我走在原野上啊,看见了茂密的臭椿,就像我倒霉的婚姻;你不拿我当回事啊,我只好独自逃奔,回到娘家才安心。”词句之中用来比兴的臭椿树,在古人眼中也大都象征着时运不济。
废柴亦有可用时
被大多数世俗之人定性为废物的臭椿树,在唐宋之际被文人用来自谦:我啊,没什么真本事,就像棵破臭椿树一样。不过,这样的自谦过后,文人们也会向庄子的境界靠拢,找回些心理平衡。白居易《林下樗》诗云:“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我虽无才学,像老臭椿树一样,却能得天道,颐养天年。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