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迈向太阳神的天梯
太阳神的天梯

吉萨高地上的巍巍金字塔和神秘古墓群让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千年来,斯芬克斯静静地守候着国王与王后的金字塔。远远望去,王后的金字塔高度不及大金塔的一半,但是对于考古学家们来说,具有同样的魔力。

“对那些扰乱法老安宁的人,在他头上,死神将展翅降临”……在埃及国王的陵墓上,这类的咒语以象形文字的形式多次出现,考古学界的多次巧合也让人们相信似乎真的有“法老诅咒”存在,不过今天的游客对攀爬金字塔却是相当地乐此不疲。
金字塔工程大移民
“父亲,我们已经成功克服了您上次遇到的坡度问题。”纳法玛特的儿子对他说。4000多年前的一个清晨,尼罗河畔沙漠边缘的一对父子正全心投入于眼前伟大工程的建造,他们先后参加了第三王朝末代国王胡尼、胡夫的父亲斯耐夫鲁以及胡夫三代国王金字塔的建造。为了这项大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庄园在金字塔附近的尼罗河三角洲建起,建造金字塔已经成了许许多多普通埃及家庭多年来的生活主题。
4000年后的清晨,太阳一如当年从东方升起,高大的胡夫金字塔顶毫无保留地接收着第一缕阳光,我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进入了向往已久的胡夫金字塔,这个充满神话、传奇、幻想甚至诅咒的超级神秘场所。当多年前经过纳法玛特父子之手的巨石就在我身边触手可及时,数千人共同工作的画面在我眼前呼啸闪过。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工人来自哪里呢?
在古埃及,父亲的金字塔还未完全竣工,刚刚登上王位的新任国王就开始为建造自己的陵墓做准备了,从位置选择到规模结构都有专人负责,像那些专业性很强的职务,比如书吏、建筑师、测量员、采石场工头、运输船队队长等都是世袭的。金字塔在规模上变大和技术上的成熟都是经过漫长的经验和教训积累过程才成为可能,比如斯耐夫鲁建造的金字塔中有一座因角度太陡不得不中途变缓,因此被称为“弯形金字塔”,成为一个常被使用的“反面教材”。
为了工人可以更安心于修建这座陵墓,人为原因的大规模移民行动在4000年前就开始了。在信仰和王权的召唤下,金字塔所在的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开始成为人口密集地。在胡夫的父亲斯耐夫鲁国王的纪年中提到,他一年之中就在三角洲新建了35个村庄和122座庄园。这些村庄和庄园不仅为建造在位国王的陵墓提供劳力和物资,还会周道地成为国王去世后的祭祀供品来源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