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钓:冰上冰下大对决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02期 作者: 李思 

标签: 自然探奇   

寒冬腊月,黑龙江佳木斯的松花江冻得硬邦邦的,覆盖着一层白雪,煞是好看。只是欣赏欣赏北国风光,到冰面上溜达溜达,对《博物》来说还不够过瘾,不如凿个冰窟窿钓鱼吧,来一次和冰下鱼儿的智斗,猜猜谁会赢?

装备篇

渔具 黄金组合
冰钓是灵活的游击战,钓具要轻便,动画片里小猫钓鱼用的小木棍,在冰钓时也许是非常趁手的工具哦。冬季鱼的新陈代谢比较慢,力气小,动作轻,而且非常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弃食逃走。我们选用的是2米长的手竿,杆软,线细、漂轻、钩小,整个钓组(渔具在水中的部分)不仅轻巧,而且灵敏。
冰镩 破冰利器
冰镩是所有装备里最笨重的一件了,看起来像是安了把手的木桩,尖头是铁的。如果冰非常厚的话,用螺旋头的电动冰钻更省力些。其实即使用斧头和镐头也可以,只要能破出合适的冰洞,就是好工具。除了用于冰钓,这个大家伙也是冰上捕鱼时必备的。
笊篱 捞捞有理
冰窟窿里可不会浮上来什么面条和饺子,所以笊篱的主要作用是捞冰,除了打洞的时候要用它除去冰末,在整个钓鱼过程中也要时常捞一捞新结的冰,否则冰洞很快就会重新冻上的,你一定不忍心把你的渔钩和渔线孤独地留在冰下吧。

准备篇

选钓点 我的地盘
那位吟诵“独钓寒江雪”的老叟,钓的可能真是种意境吧,因为风雪天是最不适宜冰钓的,鱼儿大多会忍饥挨饿地藏起来。即使是像今天这样的大晴天,也要选向阳背风的地方凿冰眼。所谓“宁钓向阳浅滩,不钓背阳深潭”。此外,还要考虑到水温、溶氧和水下的地形地貌等多种情况。不过如果某个符合一切条件的冰洞,无论如何就是不上鱼,那就别再天文水文一通算了,趁早挪窝开个新洞吧。
凿冰洞 技术型力气活
在选好的钓点凿个冰洞,外行人一般会垂直用力,一冰镩下去一个白点,速度不快还震手,凿开的那一刻还有可能把冰镩掉进洞里,所以要稍斜着镩。冰洞口要不大不小,太大的话光线强,鱼儿不愿光顾,太小也不行,如果钓上大鱼,拉不出洞时再凿可就来不及了。
捞冰 冰洞整容术
从冰洞里清理碎冰的过程,也是在给冰洞整修形状。在确定等鱼时坐的方位后,要把靠近座位的洞口一侧铲成斜坡,这样钓上鱼时,就可以借着鱼的摆动,把它从斜坡“领”到冰面上,避免生拉硬拽造成断线跑鱼,也防止了冰洞口对渔钩和渔线的损伤。凿出来的冰渣不要浪费,可以把它们堆在冰洞迎风的一侧,减少刮风时洞口水面的晃动。
打窝 免费开胃菜
谁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生意兴隆先要打个广告,下一些诱饵,把沉睡中的鱼唤醒,把惊跑了的鱼召回,就叫“打窝”。把丁香、桂皮等中药泡在高度白酒里,与小米混合做成窝饵,对我们想钓的鲫鱼特别有效,还不会污染环境。这道免费的开胃菜香气独具,有粮食有酒,就连钓鱼人自己都想尝尝了。

实战篇

设钓组 美味正餐
冰下的鱼儿开始被香味儿撺掇得蠢蠢欲动了,抓紧时间设置钓组吧。让鱼吃饵是钓上鱼的前提,除了口味和香气,就连颜色都要刺激鱼的视觉。我们用的腥香饵,是加入香精和诱鱼素的五谷杂粮,鱼饵讲究“冬荤夏素”,再加入南极虾粉增加腥味,这样的正餐对鱼来说难以抗拒。把调好的饵料搓成小球,将渔钩封埋在饵球里。因为鲫鱼喜欢在水底觅食,所以要按“钓底”来调整钓组,也就是让渔钩沉底的钓法。
下竿 连珠洞
冰钓中同时凿几个冰洞下竿是很常见的,谁知哪片云彩有雨?以座位为中心,在视线可以顾全的角度里把几根渔竿扇形布置开。每隔几分钟把它们逐一轻抬几下,让鱼饵在水底活动,吸引鱼的注意力,也可以防止渔漂被冰棱冻住。
中鱼 贪嘴惹的祸
静候片刻,有一个冰洞中的浮漂动了几下,不是风吹的晃动,而是轻微的上下起伏,随后是幅度较大的一沉,机不可失,赶紧提杆,沉甸甸的手感——果然是条鲫鱼甩着尾巴出水了!虽然个头不大,却也是第一条上钩的战利品啊。看来这一局博弈,贪馋的鱼儿输了。
放生 钓不在鱼
开张大吉后就一条接一条地不停中鱼,看来今天钓点也许正在“鱼窝”附近。不多久,脚边的冰面上已有七八条鲫鱼了。选一条最肥大的带回家,剩下的全放回冰洞里。只取所需,不取所欲,这是钓鱼人的美德。

责任编辑 / 李享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