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说
文章出自:博物 2010年第11期
标签: 读编互动

“红楼”里的“博物梦”
江苏南京·张珂
新版《红楼梦》上演时,人物看着都不太顺眼,所以主要看道具。可后来再看到“博物”版的《红楼梦》,电视剧里的道具也黯然失色。我的同桌,一个完全对自然科学不感冒的女生,看完这期《博物》,立刻去“新浪”微博加入了《博物》的粉丝。家里长辈也非常喜欢那几张玲琅满目的静物照片,梳妆盒、口纸、香球包括作为背景的老红木桌子,都令他们感觉非常亲切。
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个是替我同桌问的:她想自制一些胭脂和扑粉,不知道按《博物》上说的方法可行不?第二个是我本人对弓箭那张图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其中鹿角扳指,一般见到的都是玉石做的,它有什么过人之处吗?
《博物》
古法自制胭脂水粉如今当然是可行的,只是比较难实现,主要因为原料不易得。就扑粉来说,一般是由紫茉莉种子里的白粉制成,紫茉莉(地雷花)虽然常见,但采集足够的“小地雷”,再碾碎剔除黑壳,盛满一个小盒还是很有难度的。不过也可以考虑当今的改良配方:滑石粉添加珍珠粉、羊毛脂和香料。胭脂就更费神了,它的原料取自红蓝花,原产于西北的焉支山,所以古诗中曾有“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一句。红蓝花现在比较少见,但史籍中记载:蜀葵、石榴,甚至玫瑰也可以作为胭脂的原料。
古人在拉弓射箭的时候,持弓的左手拇指戴上扳指,可以防止射出的箭擦伤手指,控弦的右手拇指戴上扳指,可以协助拉弓,并防止弓弦勒伤。扳指商周时期就有,满清最为流行,最早都是用骨、角等强韧的原料制成。到了后来,扳指慢慢成了一种装饰品和身份象征,才渐渐改用金、玉等珍贵材料。《博物》照片中的鹿角扳指因为存世罕见,反而比周围的玉扳指更为珍贵。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