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果收获季
东北森林中的秋季盛宴


文章出自:博物 2012年第10期 作者: 秦隆 

标签: 草木庄园   

在夹杂着火红与苍翠的金色密林中,一只浑身条纹的“花鼠子”不知从哪里窜了出来,跳到路边饱满的麻袋堆上,抠开个缝隙,把里边的东西掏出来捧在手里,一边神经兮兮地看着四周一边吃起来—我在东北山林中偶然看到的这一幕,也正是这片森林在秋天收获季时的一个缩影:无论是人或动物,都为野果而疯狂着。2011年秋季,我随生物专家孙戈在吉林省东端的森林中进行野生动物调查。目睹了各种鸟兽贪婪享受枝头野果的情景,难免让人心生“杂念”,于是这一路的野生动物调查,也就附加了一项内容:寻找并记录林间的可食野果资源。那一片富饶丛林中的饕餮盛宴由此开始!


序幕:

酸甜多汁的悬钩子、外皮布满毛刺的榛子和尚未成熟的山核桃

8月中下旬,季节虽已进入初秋,林间的景象却依然停留在盛夏:树木郁郁葱葱,鲜艳的花朵点缀其间。我们一行人走在汪清县的大荒沟林场,路边灌丛中时而闪现的红色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些星罗棋布的红色水灵而娇嫩,是“山楂叶悬钩子”的果实成熟了!当年读书时野外实习,植物分类老师曾对我们说过,悬钩子的种类很多,也就是西方所谓的树莓,讲完之后,老师就带领着我们亲身品尝。自那以来,每次见到这些味道酸甜、即摘即食的小果子,我总不忘一饱口福。

山楂叶悬钩子

悬钩子的名字里头带着“钩子”二字,它的茎上便名副其实地生有如小钩子一样的皮刺。看着我直奔果子、不避钩刺的猴儿急样子,队伍的向导兼司机闫叔忍不住乐了起来:“这小子喜欢吃‘托盘儿’啊!”正如西方将悬钩子统称为树莓,“托盘儿”就是各种悬钩子在东北统一的土名,说的是它的果实整齐地排列在底座上,轻轻一摘就一起脱落下来,好像放在一个随君自取的托盘上一样。我国南方则把悬钩子称为“泡子”,因为它们的果实薄皮多汁,如同一个易破的水泡。也正因为易破,悬钩子储存和运输都很困难,在东北地区除了以之酿酒外,这些酸甜的果子大多只能是寻山人和动物们的私家水果。

毛榛

与悬钩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遍布山林的“毛榛”。毛榛是一种野生的榛子,果仁有了硬壳的保护,便于采摘、运输和储藏,所以算是东北林区常见的山货之一。此刻的毛榛还被青绿色的“果苞”所包裹着,只听得闫叔说这些果子“能吃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抬手去摘,不想却被果子上的毛刺扎得直叫—管子一样的“果苞”上布满了坚硬的毛刺,抓上去好像抓住了一只刺猬。我们充分发扬了永不服输的精神,在试过了鞋踩、刀划等诸多方法之后,总算是弄开了多刺的“果苞”和坚硬的壳,吃到了带有清新味儿的鲜榛仁。闫叔一边笑话我的急脾气,一边对我说,这时的毛榛虽然“能吃了”,但却还“没成”,无论是处理还是品尝起来还都不是最佳状态。之后他指着更高的树枝上挂着的青色山核桃,告诉我,到了秋天,榛子也好,山核桃也好,等这些果子成熟了,属于东北山林的丰收季才算真正到来,现在能吃到的野果,只不过是整个收获季的序幕。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