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火绒
『黑化』升级更易燃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05期

标签: 自然探奇   

在火柴和打火机尚未出现的年代,火镰火石曾是最常用的取火工具。但它们撞击得到的火星很微弱,要配合极易燃的火绒,才能成功点火。如今,高度易燃的天然火绒不大好找,但我们可以用『碳化』的方式,自己加工制作高品质火绒。
四种传统火绒
在打火机、火柴普及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火镰取火,火绒是重要的日用品,在杂货铺里销售。常见火绒有艾绒(用艾蒿的干叶制成)、香蒲绒、多孔菌粉末、玉米杆芯等。它们本身都是易燃材质,但对于火镰的微弱火星来说,有时还是不够好使,所以常会在里头掺入硝石粉等成分助燃。
材料准备
有盖子的铁盒:形状随意,市售口香糖、润喉糖的铁盒就很合适。用刀尖在盒盖上戳个小孔——透气即可,不宜过大。若开孔过大,无法在盒内制造出缺氧环境,就易使棉布充分燃烧,导致碳化失败。
少量棉布:棉布碳化后表面积较大,易于接纳火星,点燃后也不易熄灭,堪称碳化火绒的首选。纯棉的医用纱布最好,若无纱布,扯一块纯棉的衣角裤边也没问题。
碳化过程
生一小堆火,将棉布放进铁盒,封好盖子,置入火堆。片刻后,小孔中冒出青烟、窜起火焰,这说明铁盒中的棉布开始燃烧了。盒内有限的氧气会迅速耗尽,棉布在缺氧状态下,继续不完全燃烧,发生碳化反应。
碳化过程往往只有几分钟,耐心等待,直到小孔中的火焰熄灭、也不再冒烟时,将铁盒移出火堆,放置冷却,等不烫手后再打开。
检验品质
打开铁盒,能看到色泽焦黑、经纬结构依然清晰的碳化纱布。倘若纱布还留有棕黄色部分,说明碳化不够充分,只要将铁盒重新盖好放入火堆,进一步碳化即可。
若纱布呈现灰色,则说明它已经充分燃烧成灰烬,不剩什么可燃部分,碳化失败了。失败原因往往是开孔过大,或燃烧时间过长。但若只是局部变灰,也还是可以使用的。

万万没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有一天也会发生在我身上——在野外遗失了取火工具,身边只剩下一根火柴!后头还有几天行程,看来,我只好效仿古人,尝试“击石取火”了。

找到能做火石的硅质岩,掏出随身携带的碳钢小刀敲打几下,果然迸出火星。然而这火星既少又弱,即便落在干燥的枯草、桦树皮上,也烧不起来。失败多次后,我终于意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留住”微弱火星,将之转变成明火——也就是说,我需要更高品质的火绒!

高品质火绒在野外并不是随时都能找到的。幸运的是,我不久前刚学到一个好办法,能将普通引火物“升级”成更易燃的火绒——这,就是“碳化”。

我用宝贵的“最后一根火柴”生起火堆,从急救包里取一块纱布,放入随身携带的口香糖铁盒中,并在盒盖上钻了个小孔,盖紧后放进火里。经过火焰洗礼,纱布变成了焦黑的“碳布”。刀子和石头打出的小火星,落到碳布上,立刻蔓延开来,再用枯草裹住它一吹,很快烧起了明火!看来,有碳布在手,就算没有火柴,我也能继续前进啦!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苏义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