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粉虫
吃的是苔,挤的是粉


文章出自:博物 2015年第11期 作者: 嘉楠 

标签: 古史传说   

“海粉”是一种颇为小众的食物,传说它是一种海里的虫子“拉”出来的,听上去好诡异。海粉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它的渊源又如何牵扯出另一种神秘的“球鱼”?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现分藏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

吃海苔,拉粉丝?

“海粉虫,产在福建中部的海边滩涂中。它爱吃海滨的海苔,再拉出来一种叫‘海粉’的东西。福建人说,这种虫吃苔过多的话,后背就会撑裂,迸出很多海粉。渔民把海粉收集起来食用,第一天是绿色,第二天就变成黄色,不如绿色的好吃了。”《海错图》中,作者聂璜这样说道。他画的图也十分形象:上面是侧视图,下面是俯视图,各画了一只软飞碟状的海粉虫,一边吃着左边的海苔,一边排出右边的海粉。聂璜认为,海粉是海粉虫的排泄物,正如蚕沙是蚕的粪便一样。所以他写了一首《海粉虫赞》:

以虫食苔,取粉弃虫。比之蚕沙,取用正同。

这是海兔的壳,平时它藏在体内,死后才显露出来。

海中丑兔,壳藏肉中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沿海或网上买到“海粉”的干品:一团纠缠在一起的面条状物。而到海边走走,能在礁石上看到新鲜的海粉。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旁边趴着一个奇怪的东西,长得和《海错图》中这幅画类似,对,就是海粉虫,它的正名叫“海兔”,海粉不是它的排泄物,而是它的卵。

海兔属于海蛞蝓(蜗牛、海螺的亲戚)家族的一支:“海兔科”。网上有很多精致鲜艳的海蛞蝓照片,常常“萌”倒一群人。但海兔却相当“暗黑”:土黄或灰黑的肥胖身体,腹足从身体两侧翻卷到背上,形成“侧足”,就像甲鱼的裙边一样。《海错图》中有一句“背高突”就是描述侧足的。它头上有两个兔耳状的触角,可完全没有兔子的可爱模样。就是一滩形状不明的黏糊物体。

责任编辑 / 张辰亮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