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
荒野开遍后庭花
标签: 草木庄园


青葙,别名野鸡冠花、鸡冠苋,生于平原、田野、荒地,城镇路边也常可见,全国都有分布,南方较常见。青葙为一年生草本,叶互生,披针形;花常于夏秋开放,南方全年都可见开花,穗状花序直立,小花初开时粉红色,后渐变为白色。青葙种子入药,具清热明目之效,也可加工制为糖食,嫩叶可作为野菜食用,花可栽培用作观赏,也可作为鲜切花或干花。
亡国歌唱亡国花
隋军已屯兵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下,谁能献上退敌之策呢?南朝最后的皇帝陈后主,全然束手无措—平日里他所关心的,无非兴建园林、游山玩水、吟风弄月。在群臣面前掉了几滴伤心泪,陈后主便转回后宫,贵妃张丽华献上美酒,以娇媚的嗓音,唱起陈后主亲作的《玉树后庭花》之歌:“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所谓“后庭花”,彼时江南庭院多有栽种,花有红白两色,红似脸颊,白若肌肤,用来比喻美人,最相得宜。这歌原本为讨张丽华欢心而作,宫中传唱甚广。虽然“花开花落不长久”被民间传为亡国之句,后主却并未理会,不曾想,亡国之时果真来临。
隋军终于攻入建康城,皇宫之内,却寻不到陈后主影踪。直寻到后花园,隋兵听见枯井底有声响,将要拿大石头砸下,井底方才传出后主讨饶之声。陈后主做了亡国之君,美人张丽华也因惑乱朝纲,终被赐死,此后《玉树后庭花》便成了文人笔下的“亡国之音”。两百余年之后,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河,想起陈后主故事,借古喻今,写下了名作《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眼人佩“桃朱术”
或红或白的“后庭花”,究竟是指何种植物?北宋苏辙有诗句道“后庭花草盛,怜汝系兴亡”,并自加注脚“或言矮鸡冠即玉树后庭花”。南宋《碧鸡漫志》中记载:“吴蜀鸡冠花有一种小者,高不过五六寸。或红,或浅红,或白,或浅白,世目曰后庭花。”世上又恰好有一种野花,颜色或红或白,俗称“野鸡冠花”,后来人们就顺理成章,把它当作了正宗的后庭花。如今,这种植物的正式名字叫做“青葙”。
清朝经学家孙星衍称,青葙之名,早在魏晋时已有之。《三国志·魏志》之中,记有奇人“青牛先生”,此人能观星象、识鸟语,推断天时兴衰,常服食青葙,以助修行。古时称七月为“相月”,青葙在中原地区,于七月繁茂,开花结实,因而以月份为名。更兼青葙以种子入药,具清热明目之效,目明方知自然万物生克,正合观星相、识鸟语之说。此外,民间另有一种传说神草,名叫“桃朱术”,倘使妇人佩带它的种子,就可娇媚妖娆,博得夫君所爱。虽是奇谈,但本草学家认为,所谓的娇媚神草,其实最近似于真实的青葙。—此一说,大约也由青葙种子明目之效而来。彼此相爱之人,更需明目,不可盲目昏乱,才是夫妇相处之道吧。
责任编辑 / 王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