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蒙恬
以防守的名义去开拓


文章出自:博物 2016年第02期 作者: 赫连镜繇 

标签: 文化文明   

《史记》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起于临洮,止于辽东,绵延万里,始有“万里长城”之说。这项震铄古今的宏伟工程,总被理解为一道强韧的防线,但你知道吗?蒙恬筑长城,其实是在开疆拓土。
河北秦皇岛山海关有孟姜女的雕像,因为传说中,“孟姜女哭夫”就发生在秦朝修河北段长城时。但实际上,孟姜女的原型故事发生在齐国,跟秦长城并无关联。山海关也并不属于秦长城,而是隋朝之后才有的关隘。

孟姜女:不曾哭倒秦长城

“长城”并不是秦始皇的专利。早在先秦,各国就先后修建了许多段长城,或用来防御游牧民族南下,或用来对抗其他诸侯国。最早的长城可以追溯公元前7世纪的楚国,但最有名的还要属公元前6世纪齐国的作品:因为它发展出了一个神话:孟姜女哭倒长城。

现在我们看到的孟姜女故事是这样的:秦朝统一天下后,广征民夫,修筑万里长城。孟姜女的丈夫万喜良也被拉了壮丁。修造工程的劳动管理十分不人性化,万喜良被活活累死,埋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千里寻夫,在长城听闻此事,嚎啕大哭,眼泪泡松了城墙,有一天,轰然一响,长城都被她哭倒了。

但这个故事的原型其实出自《左传》,并且跟秦朝没有半毛钱关系,说的是齐国大将杞梁之妻,哀痛战死沙场的亡夫,哭着在城外迎接他的灵柩——既非几百年后的秦朝事,也没有泪能崩城的神力。后来传到汉唐,民间层层附会,故事才成了现在的模样。

秦始皇时期的万里长城,分为西、中、东三大段,并不是完全连续的。西段长城主体分布在陕西、甘肃地区,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在战国秦昭王长城的基础上修成;中段利用宁夏至内蒙古、河北一线的赵国北长城,并在其西北部增修了一段;东段则是利用燕、赵两国长城旧址,继续向东延伸,经辽宁、吉林,直抵朝鲜境内。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