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也需要“维稳”


文章出自:博物 2016年第06期

标签: 博物餐桌   

不光人类需要和谐社会,食物们也需要。尤其是那些由多种原料组成的吃食,原料之间的不同性质,让它们很难长久团结。于是,人们就发明出“稳定剂”来约束它们。

稳定剂:保住最初的风味

为了防止食品变坏,有时候人们会加入防腐剂,并标明保质期。有些保质期很长,一两个月不在话下,甚至一年半载也不成问题。在这漫长保质期里,食品确实可以保证不腐坏变质,但你以为它们还会老老实实地维持自己刚出厂时的原态吗?那是一定不可能的!

不管是真空密封包装,还是低温冷冻,都不能阻挡食品原料中分子的运动,而这些分子运动的效果积累起来,宏观表现就是食品的状态发生改变。只不过它与腐坏变质不同,谈不上变“坏”,却足以影响口感风味。所以,为了限制、延缓这种改变发生,如今的绝大多数深加工食品中,都会加入一些“秘密武器”,这就是“稳定剂”,跟防腐剂都归属于食品添加剂。

加入稳定剂与未加稳定剂,食物的状态很不一样。

乳化与增稠:有你俩就足够维稳

稳定剂成为许多食品的必需品,皆因人类那刁钻的嘴,人们发明出用各种性质差异极大的原料来制作的食物。最开始原料间还能勉强团结在一起,可时间一长有些就会闹独立,与其他原料决裂,导致食物逐渐发生质变。
 

稳定剂无毒
说到稳定剂,很多人都会觉得它是化学制品,对身体有害。其实不然,它们几乎都是从谷物、藻类、大豆等天然原料中得来,而且又经过了极为严格的“审查”,是完全没有毒性的。如今,人们常用的乳化剂多是一些脂肪酸酯类,比如:甘油酸酯、卵磷脂、山梨糖醇酯等,而增稠剂则主要是多糖类物质,像琼脂、果胶、明胶、淀粉糊精等。在很多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中,经常会看到它们单独或组合出现的身影。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家自制巧克力雪糕,把熔化后的巧克力兑入牛奶,原以为混匀冷冻后就完成了。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却是一根上下分层的冰棍—底部是棕色的奶冰,顶部是完全冻硬的可可脂。原因就是油水不相溶,巧克力中的可可脂与牛奶中的水分很快就会发生分层。那为何工厂制造的巧克力雪糕却能浑然一体?恰恰就是添加了稳定剂的缘故。

责任编辑 / 郭亦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