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食尸鬼”
享用尸体大餐


文章出自:博物 2016年第11期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在欧美国家,传说死神每年秋天会召集死者魂灵为害人间,闹得人们在这个晚上纷纷“扮鬼”来吓唬鬼魂,也就是“万圣节”。不过在动物世界,无惧鬼魂的狠角色多了去—因为它们自己就是经常啃食其他动物尸体的“食尸鬼”。它们大吃尸体的同时,也为大自然的碳循环做了一份贡献。
非洲草原上,争抢尸体的兀鹫。

飞行食尸鬼:鹫和美洲鹫

翱翔于高空的猛禽霸气十足,但您可瞅准了,它不一定是仪表堂堂的大雕,也可能是秃头的“大鹫”。在亚欧大陆和非洲的鹰形目鸟类中,有16种主要以食腐为生,统称鹫类,包括秃鹫、胡兀鹫和8种兀鹫等。在南北美洲,也有一类被称为“美洲鹫”的食腐鸟,以巨大的安第斯神鹫和加州神鹫为首。美洲鹫的相貌、习性酷似旧大陆的鹫类,但其实两者的祖先差得老远,只是因为生态位相近,才“趋同演化”成了类似的样子。

兀鹫虽然聚集进餐,但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感情,经常打斗。
它们在繁殖期成对结成小家庭,各自在悬崖峭壁上筑巢。

鹫类也好,美洲鹫类也好,都擅长借助空中的热气流,连续翱翔好几个小时。它们用敏锐的双眼,还有鸟类中少有的发达鼻子,到处搜寻尸体。为了进食方便,它们不惜付出“破相”的代价:头部、颈部的正羽稀疏,或者干脆成了秃头,便于把脑袋伸进尸体内部。所幸它们的脖颈根部往往还有一圈“围脖”状的羽毛,挽回了几分颜值,同时也算是它们的餐巾。

相比独自猎食的鹰类,鹫类每次出场总是鸟多势众,众鹫吵吵嚷嚷地围成一团大吃。其实,这些鹫们只是一起抢食的泛泛之交,它们平时都是各自成对居住的。如果找不到尸体,鹫类偶尔也会捕猎地面上的小型动物,甚至吃野果充饥。

在非洲草原,水牛、斑马等大型食草动物的一具尸体旁,往往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