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蛙还是蟾?贵圈真乱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5期 作者: 史静耸 

标签: 动物世界   地球村公民   

“青蛙和蟾蜍怎么分?”“简单啊!青蛙好看,癞蛤蟆丑呗!”……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就好喽!其实,区分蛙和蟾并不容易,很多种类光看外表根本无法判别。
鲜绿的颜色、疙瘩的皮肤,它是青蛙和癞蛤蟆的混血吧?它其实是南美的一种蛙类,属于新热带蛙,还没有中文名字。

在许多人眼里,但凡皮肤光滑、颜色漂亮、一跳老远的就是“蛙”,而皮肤布满疙瘩、颜色灰暗、在地上慢慢爬的丑家伙就是“蟾”。然而如果翻开一本两栖类图册,就知道这种分辨方法完全不靠谱,比如狭口蛙就不擅长跳跃,而树蟾的皮肤光溜溜……那么,蛙和蟾怎么分呢?不要急,让我们先理清一下概念。

蛙也好,蟾也好,都是两栖纲、无尾目的动物,目前已发现的物种超过6000个,占了现存两栖动物的90%。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卵产在水中、孵化出用鳃呼吸的蝌蚪,经过变态发育,长出四足并且可以用肺呼吸。无尾目也叫蛙形目,所以这个目的动物可以泛称为“蛙类”。而狭义的蛙,则指的无尾目蛙科中的动物,如常见的黑斑蛙、虎纹蛙等。另外,人们也常把树蛙科、姬蛙科等几个类群的物种也叫蛙。

“蟾”这个字,同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蟾”,特指无尾目、蟾蜍科的各个物种,比如我国常见的中华蟾蜍、花背蟾蜍、黑眶蟾蜍等。这几种蟾蜍长相基本符合人们心中的印象:身体肥大,皮肤疙疙瘩瘩,体色灰暗。而广义的“蟾”范围很大,除了蛙科、树蛙科和姬蛙科等少数几个类群,其余的都可以叫蟾。

不以颜值论蛙蟾

这只“小青蛙”其实是日本树蟾。
粗皮蛙一身粗糙有凸起的皮肤,颜色也暗淡,怎么看都更接近“癞蛤蟆”,但它属于蛙科、蛙属,是根正苗红的“蛙”。
泽氏斑蟾,也叫巴拿马金蛙,目前已经极度濒危。它们身材苗条、色彩艳丽,却属于蟾。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对于种类繁多的蛙和蟾,同样不能用“颜值”来划分。特别是在广大被叫做“蟾”的蛙类中,不乏一些美得像宝石的种类,它们可不是丑八怪。

责任编辑 / 刘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