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觅猿踪
天行长臂猿的发现与命名


文章出自:博物 2017年第08期 作者: 范朋飞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2017年1月,天行长臂猿的新种发布会顺利召开。云南高黎贡山的天行长臂猿,成为我国科学家首个命名的类人猿。能参与它的命名,我感到非常自豪,这也是纪念我和天行长臂猿“建交十年”最好的礼物。
天行长臂猿在直立行走时会高举双臂

高黎贡山,一见钟情

第一次见到天行长臂猿,是2008年3月,我和学生正在云南西北部的高黎贡山考察。当时两只长臂猿正坐在树上,津津有味地吃着某种五加科植物的果实。它俩一只黑褐色,一只浅灰偏驼色,都具有标志性的白眉毛,那时它们还被称作“东白眉长臂猿”。听高黎贡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说,这两只长臂猿是一对夫妇,本来还生有一只小猿,可惜前不久小家伙就已经消失不见,估计是被林雕之类的天敌抓走吃掉了。

本文作者范朋飞(右)和赵超(左)正在高黎贡山做天行长臂猿的调查。

虽说有天敌存在,但相比国内其他地方,高黎贡山可算是这种长臂猿理想的栖息地。这里不但人少,而且物种丰富,有不少它们爱吃的芒果、龙脑香、小叶榕等植物。然而长臂猿却很难见到,很多时候都是只闻其声,不见其猿。保护区的李家鸿老师经过很多年努力,才在2005年拍摄到它们首张清晰照片。听说高黎贡山有长臂猿,2007年我曾来寻访,却一无所获。2008年这次,正因有李老师带领,才顺利找到最佳观察点,有幸得见它们真容。

雄性天行长臂猿会给雌性天行长臂猿梳理毛发。

枝头隐士,模范家庭

生活在高黎贡深山里的长臂猿神出鬼没,见过它们的人都很少,更别提弄清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了。为了更好地保护它们,我们在保护区里先后设立了多个站点,展开长期观察研究。

长臂猿是典型的树栖动物,在树上辗转腾挪如鱼得水,吃喝拉撒甚至交配都在树上完成。偶尔下到地面它们却不太适应,总是高举双臂以保持平衡,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但在山林里,人永远别想追上长臂猿,只要有足够多的大树,它们就可以手抓树枝腾空荡起,靠双臂交替摆动实现荡越式高速前进。长臂猿喜欢鸣叫,听声就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可看到却十分困难:往往人一靠近,它们早就“荡”远了。所以想要在野外近距离观察长臂猿,必须先进行“习惯化”:就是在不影响其行为活动的前提下,通过不断跟踪,让它们慢慢习惯、接受我们的存在。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