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事鬼 今日祝人
汉字“示”部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2期 作者: 宰予 

标签: 文化文明   博物广知   

新春佳节,见面自然要发发红包,送送祝福。“福”“禄”“祥”“禧”这些常用的吉利文字,都属于汉字中的“示”部。这一部汉字很特别,它们最初被造出来的时候,并不是为了传达给人的祝福,而是说给鬼听的话语。
“鬼”在汉字中最早指的是祖先灵魂,中国人自古重视祭祖。图为福建客家新年祭祖的场面。

拜神更拜鬼

《论语》有一段:“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的意思是:人都难侍奉好,谈什么侍奉鬼呢?

鬼也需要侍奉吗?说鬼之前,我们先说说神。神,《说文解字》解释为“天神”,是万物的创造者。其金文,左半边为“示”,右半边的“申”是闪电的象形字(我们曾在2017年4月号“汉字里的天气”中详述)——雷电是最能显示天神之威的自然现象。与神相对的是“只”(音“其”),在《说文》中紧接“神”字,释为“地只”,是万物的养育者。神与只,天与地,各有分工,一个负责生,一个负责养。

“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古时鬼与神本为同类,两者的界限有时也并不清晰,往往笼统而言。鬼,《说文》解释为“人所归为鬼”——人死,灵魂为鬼。李清照评价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里的“鬼”并无恐怖或贬低之意,而是与神相似,属于受崇拜的对象。

被崇拜的鬼,主要就是祖先的灵魂。汉族人普遍认为,祖先灵魂受后人祭祀,因而会保佑后人,不会为恶。而一些少数民族,比如海南的黎族,则认为祖先之灵是恶鬼,必须小心侍奉,否则为祸不小。虽然一个慈祥、一个邪恶,但都反映了国人的祖先崇拜观念,这种观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心理,所以骂人才会有“祖宗十八代”一说。

责任编辑 / 林语尘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