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国度 美国莫里森组化石群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3期 作者: 江泓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地球村公民   

在恐龙科普读物里,总有一些响当当的名字是绕不开的:梁龙、腕龙、迷惑龙、剑龙、异特龙……就连许多四五岁的小朋友,都对它们如数家珍。这些恐龙明星都来自同一个时空,那就是晚侏罗世北美洲的“莫里森组”化石群。

清晨刚过,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森林中弥漫的雾气一点点散去。林间空地上的巨大身影,也显露出了真面目——几头超过20米长的梁龙。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今天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地界上,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梁龙是“标准”的蜥脚类恐龙,躯干前面是细长的脖子、小小的脑袋,身后是一条更细更长的尾巴。别看梁龙的脖子这么长,它们却不能像长颈鹿一样高高抬起脖颈,只能吃到靠近地面的松树叶和蕨类叶子。它们的嘴巴也没有咀嚼能力,只能咬住叶子拽进嘴里,用细小的牙齿匆匆切碎再吞下肚。

梁龙
早在20世纪初就成名的明星恐龙,身体细长。最典型的“卡内基梁龙”长达26~27米,体重却只有10吨左右。它们的脖子虽然抬不高,但偶尔也能只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半立起身子,从而吃到高处的枝叶。
蛮龙
侏罗纪北美洲最大的肉食恐龙,体长可达10~11米,比生活在同一时间、地点并且大名鼎鼎的异特龙(体长9米)高大强壮许多,而它在欧洲和非洲的亲戚甚至体型更大。由于身体沉重,它们主要采用伏击方式,猎杀那些同样跑不快的大型猎物。
腕龙
拉丁学名的意思是“长臂蜥蜴”,因为它们的前肢明显长于后肢,使上半身高高挺立。尽管体重可达25~30吨,但较新的研究表明,它们每天只吃120公斤左右的植物就足以填饱肚子,比一头大象的饭量还少。

正当梁龙们扫荡森林下层的植物时,大地微微震动起来,原来有个比它们还大的家伙登场了—从尚未消散的残雾中,一头腕龙走了过来。腕龙与梁龙同属蜥脚类家族,但它不像梁龙那样“横着长”,而是“竖着长”。腕龙的四肢长而强壮,粗大的脖子弯曲向上伸展,脑袋距离地面将近10米高。它迈着大步来到森林边,吃起了高处的树叶,与一旁的梁龙互不干扰。

腕龙和梁龙安详地大吃特吃,它们都没发现,在不远处的树木之间埋伏着一头蛮龙。这是侏罗纪北美洲最大的食肉恐龙,它贪婪地盯着这些巨型猎物,准备伺机下手。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