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群英谱


文章出自:博物 2018年第06期 作者: 江泓 

标签: 动物世界   博物广知   

恐龙等古生物成为文化明星,至少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了。相比那些大名鼎鼎的老牌恐龙,辽西地区出土的古生物属于“后起之秀”,大多只是“90后”“00后”、甚至“10后”!迅速蹿红的它们,不断更新着我们对恐龙和史前世界的认识。

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狼鳍鱼:辽西水族三剑客

辽西地区的化石发现大新闻一个接一个,然而这里成名最早、在地层中最常见、也最有代表性的,却是三类平凡的水生小动物。20世纪60年代,我国古生物学家顾知微把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和狼鳍鱼作为代表物种,奠定了“热河生物群”的概念。

美丽蜉蝣

先说东方叶肢介,不论听名字还是看化石,似乎都猜不出它属于哪一类。直接公布答案吧,它和虾、蟹一样属于甲壳类动物,活着时有点像包在两扇椭圆形“蚌壳”里的小虾米,生活在湖泊、水坑的平静浅水中。对于这个复原,古生物学家很有信心,因为出现于4亿年前的叶肢介家族是标准的“活化石”,有些种类一直生存至今,也就是俗称的“蚌虾”!

现生叶肢介
戴氏狼鳍鱼

蜉蝣是昆虫界的“老字号”,与蜻蜓同为最早会飞的动物。不过,在热河生物群很常见的三尾拟蜉蝣化石,大部分却没翅膀——因为蜉蝣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以无翅的稚虫形态生活在水中。待它们出水蜕变为有翅的成虫,便在短暂的婚舞和交配、产卵之后纷纷死去,成语“朝生暮死”就是说它们。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有研究认为热河生物群的这些蜉蝣化石并不是三尾拟蜉蝣,并将其重新命名为“美丽蜉蝣”。

至于狼鳍鱼,在今天辽西各地的化石摊子里更是常客,而且基本没可能是假货——当地出土的狼鳍鱼化石多到数不清,造假成本比挖一块真化石高多了。可以想象,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辽西地区的河湖水网中,曾有多少狼鳍鱼游来游去。尽管它们已在恐龙时代灭绝,但有几个表亲一直演化繁衍到了今天,包括北美洲的弓鳍鱼,以及着名的银龙鱼、亚洲龙鱼等骨舌鱼类。

责任编辑 / 董子凡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