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殿英:大盗西行背后的博弈

    提起孙殿英,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会想起他的恶名——“东陵盗宝”。1928年7月,盗宝案发后,举国舆论哗然,这个窃贼竟啼笑皆非地狡辩“崩皇陵”是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革满清……

    作者: 高亮   出自:2012年第01期

  • 新军的枪

    十九世纪下半叶,清廷的统治者为了挽救大清帝国的颓势,兴办洋务、创建新军,不可谓不费心机。晚清重臣张之洞更是呕心沥血,建立了汉阳兵工厂,并编练出强大的湖北新军。

    作者: 关山   出自:2012年第01期

  • 汉阳造 “帝国龙爪”的诞生

    一款未成熟的步枪,一位铁肩担道的文曲星,为了响应东方巨龙强国御侮的召唤,汇聚在龟山脚下。铁血无情,扞卫领土的神圣使命,使他们无法停歇。“帝国龙爪”烽火沧桑六十年,……

    出自:2012年第01期

  • 黄河花园口决堤是谁的主意

    花园口决堤与长沙大火,重庆防空隧道窒息,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其中祸及地域之广,涉难人数之多,国内外反响之大,当以花园口决堤为最。

    作者: 长歌   出自:2012年第03期

  • 曾国藩怎样报答救命之恩

    公元1851年1月,落魄书生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拉开了中国最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序幕。新生的革命力量所向披靡,以排山倒海之势击败大清帝国的抵抗力……

    作者: 刘文   出自:2012年第02期

  • 毛泽东是如何进军井冈山的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1965年,年届古稀的毛泽东主席,十分怀念自己青年时战斗过的地方,于是决定回去看一看。

    出自:2012年第05期

  • 书房里的汗血马 李公麟《五马图》

    北宋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是一幅充满传奇的画作。据说它已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于东京的战火,只留下黑白的珂罗版印刷品。历代的文人墨客在赞叹其精湛的白描画法的同时,……

    作者: 黄小峰   出自:2012年第05期

  • 天津教案 曾国藩注定难逃的劫难

    如果曾国藩真的“尽毁在京夷馆,尽戮在京夷首”,那么他一定比林则徐更加“民族英雄”,人们断不会将“卖国贼”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非但如此,后世将千百年传颂他的丰功伟绩……

    作者: 张程   出自:2012年第02期

  • 无处归依的“地望称”

    地望称,是古代一种不直呼其名的尊称,以地名作为对人的称谓。然而,以何种地名为称谓却很有讲究。《古人称谓漫谈》一书中言及,其有三种不同来源:郡望、为官之地、出生地。……

    作者: 李超平   出自:2012年第04期

  • 中山陵 警钟为你而鸣

    革命是他一生的事业,唤醒国人、振兴民族、改善民生是其矢志不渝的追求。在陵墓的设计者吕彦直心里,国父堪比美国的林肯。于是孙中山最后的归宿地,也有了与之匹配的内涵与外……

    作者: 陈洪澜  刘珊珊   出自:201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