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中华遗产
博物
官网首页
  • 首页
  • 杂志内容
  • 杂志图片
  • 往期回顾
  • 全部
  • 中华遗产卷首语
  • 博物馆记
  • 历史拾遗
  • 发明与技术
  • 古代生活
  • 古迹探秘
  • 声音
  • 文化符号
  • 文化遗产
  • 文物故事
  • 有问有答
  • 民族与宗族
  • 消息
  • 秘档
  • 读史笔记
  • 读画笔记
  • 遗产风景
  • 风云人物
  • 食锦谈
  • 谷雨 | 香椿榆钱,槐花牡丹

    谷雨到来,意味着夏之将近,此刻,还有什么比一筐刚择好的野菜,更能挑动人的味蕾?尽情享受这暮春最后的滋味吧。

    作者: 马红丽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清明 | 地米菜煮鸡蛋

    这一味充满乡土气息的煮鸡蛋,却是很多人口中神奇的“灵丹”。

    作者: 喻翔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春分 | 明前螺,赛过鹅

    一个吃螺蛳的高手,是无需借助任何工具的。单凭唇齿一吸,仲春时节最撩人的鲜味,便尽入其口。那是来自江河水泽的慷慨馈赠。

    作者: 赵恺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春分 | 春菜:舌尖上的春天

    春暖花开的时节,去菜市、田野寻找那些最先感受到春天气息的绿叶菜,把春天的味道带回厨房。

    作者: 王光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惊蛰 | 剪不断的梨与“离”

    吃梨,等于吃“离”,人们吃下了离愁别绪,还试图通过“吃”,来远离这惊蛰时节的蠢蠢欲动……

    作者: 双若   出自:2018年第01期

  • 雨水罐罐肉

    香气氤氲的罐罐肉里,是小火慢煨的暖暖亲情。

    作者: 王光   出自:2018年第01期

  • 春笋春韭 | 大自然的“好生之德”

    在春雨的滋养下,春笋一天能拔高一米多,春韭则是“剪而复生,久而不乏”。两道初春的佳蔬,普惠了万民,也让无数文人为之倾倒。

    作者: 李行   出自:2018年第01期

  • 食春记 | 一口春意唇齿间

    立春日,去品尝山野间的鲜嫩植物,吃什么也不必拘泥。这时节阳光和煦,万物生发,归根到底,吃的是这一盘春意。

    作者: 黄尽穗   出自:2018年第01期

  • 衣冠之治

    现代人穿衣,只要经济条件许可,大致是想穿什么穿什么。穿金戴银也好,布裙荆钗也罢,随心所愿。但是在古代,则没有如此自由。上至皇帝,下至百姓,着装大都有规定。比如在明……

    作者: 黄秀芳   出自:2017年第12期

  • 衣带 腰间的花样

    宋太祖晚上召见大臣陶谷。陶谷见帝,却不肯进屋。太祖遂意识到,这是自己忘了扎腰带的缘故,于是忙令左右取袍带束之。腰间的这三尺薄带,从来就关乎体面,又岂敢掉以轻心?

    作者: 柳馥   出自:2017年第12期

  • 48
  • 49
  • 50
  • 51
  • 52

中华遗产 V

叩击历史星空 梳理华夏文明
  • 杂志

    • 中国国家地理

    • 中华遗产

    • 博物

    • 杂志订阅

    • 读者服务站

  • 新媒体

    • 中国国家地理网

    • 中国国家地理官方客户端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 广告合作

    • 杂志广告刊例

  • 关于我们

    • 成长记忆

    • 工作机会

    • 联系我们

  • 关于网站

    • 版权声明

    • 隐私条款

    • 帮助中心

    • 意见反馈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订阅号

服务号

Copyright © 2001-2017 Chinese National Geography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科普网站 京ICP证090072号 京ICP备1001430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82 新出网证(京)字 049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