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可做百菜。
作者: 苏蘅 出自:2018年第01期
红澄澄的柿子,为秋天谢了幕,为严寒拉开序幕。霜降以降,最热烈的、最合人心意的一样秋获,最适于酬报万物,迎接冬天。
作者: 韩韬 出自:2018年第01期
“寒露雀化蛤”可能是二十四节气里最奇特的误会了。但古人关注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应节而为,顺节而食的习俗没有错。
作者: 井耒 出自:2018年第01期
肥美的螃蟹、新鲜的白果、香浓的秋汤,秋分的美食里,满是秋天的气息。
作者: 聂生 出自:2018年第01期
十种带“白”字的草药,煨煮出一碗应景又滋补的浓汤。白露节气的美食,巧思如此。
作者: 瑜韵 出自:2018年第01期
南京人煲一锅萝卜老鸭汤,北京人吃一只处暑百合鸭……民间俗语有“处暑送鸭,无病各家”之说。这夏秋之交的节气,究竟和那鸭子之间,有着怎样的微妙感应?
作者: 暖暖 出自:2018年第01期
秋膘不是你想贴,想贴就能贴。
作者: 杨睿 出自:2018年第01期
什么是大暑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 喻翔 出自:2018年第01期
吃素、观荷、乘风凉,这是老苏州过小暑的讲究。年轻人则热衷食“三黄”之味,尤其是黄鳝,据说全城一天就能吃掉20余吨。“三黄”魅力何在?
作者: 赵恺 出自:2018年第01期
不吃一碗凉面,就相当于没过这个夏天。
作者: 刘菲 出自:2018年第01期